缺乏穩定收來源的貧困戶住進安置房后可能會面臨一系列問題,這會使他們的貧困狀況進一步加劇。如果我們將自己的穩定收與貧困戶換,那麼幾乎沒有哪個貧困戶不會積極搬遷和騰退舊宅。貧困不僅指質上的貧困,還包括缺乏神文娛和必要的質保障。貧困是相對于時代而言的。在宇宙系中,地球只是一個很小的部分,生命質則是有繁能力、生長周期和自愈功能的質組合形態。人類是生命系中智商最高、長發育最慢、可塑最強的社群胎生哺,也是唯一能夠通過勞創造生活消費資的。水是生命之源,土地是財富之母,勞則是財富之父。勞者、勞和勞對象是決定人類勞創造能力的核心要素。地球上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并不一樣沃,能量供給也不同。而不同人類社群個之間的勞創造能力差異也很大。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盡管起初差距可能很小,但最終會導致很大的錯誤。據居住環境調整謀生方式,告誡人們只能依靠自己所在地方的條件生活。經過數千年的文明進化,地球上不同地區的人類社群的綜合生活狀態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差異。例如,草原地區以放牧為生,礦產區以采礦致富,風景優的地方發展旅游業,土地沃的溫熱帶平原依靠農耕發家,海濱發展國貿易等。人生最大的無奈不是不努力,而是無能為力。熱帶平原的稻米一年多,寒帶只能種一季小麥或玉米,海濱可以常年捕魚,荒漠邊緣的寶貝撿到全靠天意。強勢人類族群占據海濱和平原,數族裔只能遠居山林和荒漠。不同人類社群和個之間的生存差異有很多因素,既包括上天賜予的貧富,也包括個人后天勞創造能力的差異。給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予人現的東西維持生活的方式不如教會他們自主謀生更為有益。擁有茅草房的人不會去住巖,擁有磚瓦房的人不會呆在茅草屋里,擁有大魚大的人不會惦記破碗里的糠。每個人都向往更舒適、愜意的生活,都希通過勤勞雙手改變相對落后的生活狀態。因此,無論是哪個年代、哪個地區,都能找到憑借自己勞創造過富足生活的人群。然而,生活中總是會有一些無法預料的災禍發生,例如戰導致的流離失所、疾病造的家庭破裂、自然災害的侵襲以及在人類主觀分配消費財富中于弱勢的人群。并不是所有的貧困人群都比其他人懶惰,也并不是所有貧困人口都不想改變當前困境,例如偏遠山區的勞力隨著改革開放的流而致富。那麼,為什麼缺乏穩定收來源的貧困戶住進安置房后會變得更貧困呢?首先,集中安置的居住點很可能遠離他們原有的勞條件;其次,集中安置的居住點生活所需的水、電、燃氣等都需要花錢購買;再次,集中安置的居住點需要花錢進行日常垃圾轉運和理,以及維護公共生活環境;最后,集中安置的居住點可能沒有近距離的菜園,所以所有食都需要購買。水流不腐,戶樞不蠹,流的水不會腐臭,經常轉的門軸不會被蟲蛀。供人類維持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資都必須有實際效用,每個人都必須通過勞創造獲得相對穩定的生活資。相反,如果沒有相對穩定的勞,或者消費支出大于勞,那麼貧困就是不可避免的。盡管據法律和政策,集中安置是無可厚非的,但生活可不是一份簡單的文件。每個人每天都需要吃喝消耗,如果沒有相對穩定的收來源,任何人都無法安心眠。有句俗話說飽漢子不知漢子,意思是境好的人無法理解境困難的人所面臨的困難和苦。那些拿著高薪的公職人員無法理解為什麼老百姓爭奪每一寸土地,喝著茶吹著空調的人無法理解勞者在烈日下流汗拼命工作,那些只知道從人民口袋里掏錢的專家無法理解以貨幣計價的人民生活好了之后為什麼不敢再生孩子。我們應該換個角度思考問題,設地為別人考慮。住進安置房的貧困戶們非常清楚自己的生活來源依然不穩定,沒有新的穩定收來源,誰敢輕言放棄原有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