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緬北地區的電信網絡詐騙問題日益突出。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在這一地區通過電信網絡詐騙所獲得的金額高達數十億人民幣。詐騙團伙分工明確,有的負責聯系和騙取財,有的則通過洗錢等手段理贓款。他們使用高科技設備和件,層出不窮地進行詐騙活害者遍布中國各地,損失巨大。這其中,有一些參與詐騙的中國公民。部分人是被利益驅使,主涉足這一行當;另一些則是在經濟力下無奈從事。他們違法違規,應該承擔相應責任。但我們也需要理解他們上的困境,并為他們提供法律援助和重新融社會的機會。

一位緬北返鄉人員,詐騙分子在選擇詐騙對象時,會害者的微信頭像來判斷其是否“備殺豬價值”。使用卡通頭像的人往往被認為是“劣質客戶”,不在考慮范圍之列。這一“卡通頭像直接放棄”的行規,反映出詐騙分子的無底線和胡作非為。但其中也一定的社會問題:部分中老年人孤獨缺乏關,使他們很容易到來歷不明者的欺騙。我國的法制和金融知識普及不夠,公眾防范詐騙的意識和能力還較弱。社會誠信系不夠健全,人們對不法分子的容忍度仍較高。這些問題的存在,為詐騙犯罪鋪平了道路。我們必須正視這些社會痼疾,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針對緬北地區頻發的國電信網絡詐騙,相關部門必須統一認識、切配合,堅決打擊犯罪活,嚴防詐騙分子境活。公安、檢察院、法院等司法機關要加大案件立案力度。一旦發現線索,迅速介調查,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要建立地區、系統的合作機制,切信息流,形工作合力,打掉詐騙窩點。邊檢、海關等口岸管理部門則要加強對可疑人員的檢查。利用大數據和信息技手段,主發現潛在威脅,控制風險人員過境。并與公安機關聯,遣返非法境人員,切斷國犯罪鏈條。

打擊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考驗著基層司法與執法隊伍的專業化素質。相關工作人員必須系統學習法律知識,練運用刑事訴訟法的各項規定。還要主學習電子證據提取、電信詐騙手段識別等技,增強業務素質。對口岸檢查人員要開展信息化建設,建立完善的口岸信息平臺。并利用大數據等技手段,收集、分析、應用各類信息,提高口岸管控和風險防控水平。

電信網絡詐騙手段更新換代快,公眾很難完全掌握其套路。因此,開展防范教育尤為重要。要利用報章、電視、網絡等,向公眾傳播防范知識。提高老年人的警惕,教會他們識別常見詐騙方式。并向民眾宣傳舉報電話,一旦發現可疑況馬上進行舉報。與此同時,也要從環境手,營造集監督和誠信環境。要充分發揮村民委員會、居委會的作用,加強對本地區的信息收集和態管理。一旦發現外來人員可疑,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社區也可以舉辦一些集,增進鄰里之間的流和互助。并表彰那些勸阻他人免于騙的見義勇為者。在全社會營造“零容忍”詐騙犯罪的環境。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部分源于一些人錯誤的價值取向和隨意牟利的思想。我們不能簡單地將他們視為社會敵人,而應幫助他們重新樹立正確認知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對正在服刑的罪犯,應通過集中教育、心理輔導等手段,幫助他們認識到詐騙行為的危害。并對表現良好、悔罪心切的罪犯,適當減刑或假釋,給予重新做人的機會。對已經服刑期滿釋放的人,也要加強幫教幫扶工作。通過政府引導其就業創業,或者社會力量開展質幫扶與心理輔導,幫助他們融社會,重拾自信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