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報記者陳泳均報道,眼下正值暑假,很多孩子會利用手機觀看游戲直播,然而他們可能不知道的是,未年人群已經為了網絡詐騙分子的目標。最近,上海閔行區的一位小學生小燕就被騙上萬元,在一個短視頻平臺上給網絡主播打賞禮后,假冒平臺客服以能夠幫退款為由,將騙至另一個平臺并威脅轉賬。那麼,詐騙分子是如何讓這些涉世未深的未年人一步步陷詐騙圈套的呢?

據閔行公安分局魯匯派出所的辦案民警介紹,這位小燕今年只有10歲,在家里利用手機觀看某短視頻平臺上的游戲直播時,與主播連線后,主播宣稱當天是他的生日,希能收到禮打賞。小燕一時沖,用微信里的零花錢給主播打賞了價值300元的禮。之后,小燕收到了一條私信,對方自稱是平臺客服,表示可以幫助小燕退回打賞的錢。小燕隨即加了詐騙分子的聯系方式。然而,短視頻平臺客服退款只是詐騙的第一步,關鍵是通過恐嚇和威脅讓小燕轉賬高達上萬元。

小燕的父親告訴記者:“在加了聯系方式后,詐騙分子威脅我兒,說如果不按照他們的要求在另外一個短視頻平臺上直播打賞,就會告訴我和我妻子,并且凍結我們的銀行卡。到時候我們會懲罰。”小燕擔心被家人責備,于是按照詐騙分子的要求,在另一個短視頻平臺上連續充值13筆,向對方提供的兩個直播賬號進行打賞,共計14000余元。小燕完打賞后,詐騙分子便將拉黑。經過調查,警方很快掌握了嫌疑人的份,并在外省警方的幫助下將所謂的“平臺客服”茍某抓獲歸案。據茍某代,案發當天,他與小燕觀看了同一場直播,聽到小燕稚的聲音后,他便萌生了對小燕實施詐騙的念頭。現在,茍某對自己的犯罪行為到懊悔,并退還了所得款項。小燕的父親已與相關短視頻平臺涉退款事宜,平臺也將打賞所得退還給小燕的父親。目前,犯罪嫌疑人茍某因涉嫌詐騙罪被警方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如何避免因直播打賞引發的網絡詐騙?記者采訪了閔行公安分局魯匯派出所民警張敏杰。他表示,首先,如果是平臺方客服發來的消息,一定會使用平臺方賬號。如果收到自稱是平臺客服的私信,很有可能是網絡詐騙。其次,我們應該記住三個“不”原則,不輕信、不轉賬、不個人信息。

對于未年人而言,他們涉世不深、防騙意識薄弱,家長應該如何預防孩子被騙呢?張敏杰民警提出了一些建議。首先,家長在非必要況下,盡量不要讓孩子知道轉賬碼,并多關注孩子經常使用哪些手機件。其次,家長應該與孩子進行多次通,加強對未年子使用手機的安全教育,提醒孩子不要輕信陌生人,并告訴他們如果被騙,第一時間與家長說。詐騙分子在實施詐騙時,會要求未年人刪除聊天記錄,而這些記錄正是非常有用的關鍵證據,需要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