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暴力行為不僅破壞了公共規則,也超越了道德底線,包括侮辱謾罵、造謠污蔑、人攻擊等行為。這些行為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激化矛盾。對于超越法律邊界的網絡暴力行為,必將承擔法律責任。

案例一是2023年2月,湯某某和何某因瑣事多次發生沖突,未能協商解決。后雙方矛盾日益激化,于同年6月在多個網絡平臺發布視頻泄憤,相互謾罵,還造對方非法持槍、搶劫、強等不實信息,引發大量網民圍觀,跟進評論、嘲諷、謾罵,造不良社會影響。湯某某、何某因此被公安機關依法以行政拘留五日的罰,并責令刪除相關違法視頻。

案例二是章某為發泄對前友的不滿緒,故意編造謠言信息,并將大尺度照片與穢文字整合所謂“黑料”,然后雇傭網絡水軍團伙通過多平臺發布轉發,大肆傳播炒作,致使前神和工作生活的極大影響。公安機關已依法對章某等3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案例三是季某某為吸引流非法牟利,伙同他人制作“劇本”,通過發布視頻或直播連線方式,惡意“瓷”本地高人氣“網紅”博主,肆意實施謾罵攻擊、造謠誹謗等網暴行為。目前,季某某已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

案例四是王某為實現非法牟利目的,在多個網絡平臺大量發布“專業代罵”廣告,承諾提供網上“代罵”服務,并非法獲利1500余元,對數十名害人心健康和工作生活造危害影響。目前,王某已被公安機關依法行政拘留。

對于遭遇網絡暴力的人,可以暫時隔絕網絡,保存相關侵權證據,向網絡平臺聯系要求刪除、封號,向公安機關報案理,甚至可以提起刑事自訴。網絡的高速發展和應用,不是為了互相辱罵,制造困擾,而是要讓生活更好。在網絡上,要掂量一下,有話好好說,避免過激表達,不要給他人工作生活造困擾,釀不可逆的悲劇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