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視頻平臺bilibili(B站)通報了一起“利用非法手段公開曝他人私數據與信息”的案例,即所謂的“人開盒”。公安機關調查發現,這起網絡暴力侵權案件涉及18個省市,主要活人員已經罰。為什麼這些“開盒者”如此猖獗?如何進一步治理和優化網絡環境?

據報道,境外平臺組織煽了“人開盒”主要活人員,其中兩名未年人在今年8月被確定。多位視頻創作者向平臺舉報,指稱有群在境外平臺有組織地煽用戶對站視頻創作者進行“人開盒”,并將他們的個人信息公開在網絡上。此外,這些創作者還遭電話擾、網絡暴力攻擊和不實惡意舉報等。經公安機關調查,這起網絡暴力侵權案件涉及18個省市,共計40多人。主要活人員中的一人因違法事實嚴重,已被警方以10日行政拘留,并將此違法行為永久記錄在其個人檔案中。另一人在監護人的陪同下,據相關法律規定,接了嚴厲的批評教育。

其中,自博主川烈是最早被“開盒”的之一。在過去的近三個月里,他一直在收集和整理與“人開盒”事件相關的證據材料。他表示,在被“開盒”之后,他和家人不斷遭到謾罵、擾的電話、短信和郵件。“一直擾,一開始是不斷給我打電話發短信,后來他們找到了我爸媽、我妹妹、妹夫,甚至還找到了我妹夫的爸媽。”他說。

“人開盒”又稱為“開盒掛人”,本質上類似于大家更悉的“人搜索”。川烈認為,“開盒”這個詞更有網絡彩,同時也意味著將害者更多的信息毫無保留地公開在網絡上,包括所在省份、詳細住址、份證號、手機號、證件照等。

那麼,這些“開盒”的信息是從哪里來的呢?除了up主們被“開盒”,許多明星的信息也曾被公開發布。此外,一些熱點事件中,觀點不一致的網友也會被“開盒”。記者在網絡上找到了一位提供此類違法服務的“開盒者”,對方表示每人收費180元,大約需要30分鐘左右,可以提供家庭住址、工作單位、社賬號、親屬聯系方式等信息。

為了收集違法犯罪證據,川烈從今年8月開始潛“開盒者”聚集的論壇,整理出了其中的部分環節。他介紹,買賣信息時,份證上的照片被稱為“大頭”,全家的戶籍被稱為“全戶”。這種信息收集的鏈條環環相扣,許多人的信息已經遭到泄,他們被收集整理為人口數據庫。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曉春表示,包括“人開盒”在的網絡負面極端行為呈現出本低、群化、鏈條長等特征。此類行為不僅涉及民事侵權責任,也可能犯刑法。東南大學網絡安全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歐本祺分析認為,這種行為首先侵犯個人私權、名譽權、榮譽權,還可能侵犯肖像權和姓名權,尤其嚴重的是可能會侵犯生命權和健康權,甚至導致被害人自殺或社會死亡。如果這種行為造嚴重的危害后果,可能構犯罪,比如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侮辱罪、尋釁滋事罪等。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央網信辦在全國范圍了為期一個月的“清朗·網絡戾氣整治”專項行,堅決打擊包括“網絡廁所”和“開盒掛人”行為在的七個問題。劉曉春認為,識別專業推手及團,進行重點打擊,是整治行的重要抓手。歐本祺表示,需要加強協同治理、系統治理,特別是明確網絡平臺在網絡空間治理中的義務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