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名來自重慶的士前往兩江新區公安分局康派出所報案,稱自己是一位網絡主播,被一個騙走了8萬余元。據警方提供的部分轉賬截圖顯示,的錢款被轉走了。據了解,這位士熱表演和唱歌,經常在某個平臺上進行直播。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一個王某的網友經常在的直播間里給打賞和送禮,漸漸地了“榜一大哥”的位置。后來,王某加了的微信,兩人變得很絡,王某自稱是在英國留學的富二代,士對此深信不疑。一次,王某發來一張全英文的銀行轉賬截圖,說自己給士轉了1萬英鎊。由于他在國外,無法直接在直播平臺上充值,所以需要士幫他充值。他說轉賬需要三天才能到賬,因為是國轉賬。士沒有看出其中的陷阱,在兩三天為王某的賬號充值了8萬余元的虛擬幣。然而,王某的轉賬一直沒有到賬,他說自己已經回到國,遇到了一些困難,但保證以后會還錢,然后逐漸失去了聯系。士意識到自己被騙了,于是報警。警方調查發現,王某并不是留學生,也不是富二代,而且不止一次冒充富二代進行詐騙。王某被抓后,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目前已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理中。

記者在搜索中發現,這種“反向吸金”的詐騙套路屢見不鮮,而且害者通常是網絡主播和博主。北京匯祥律師事務所刑事二部主任隗卓然告訴記者,這種詐騙的特點是犯罪本較高,持續時間較長,但害者相對固定,詐騙理由多樣化且“收益”可觀。一般況下,為了讓“榜一大哥”能夠長期給自己打賞,很多網絡主播會與他們保持聯系。有些犯罪分子會偽造份以獲取對方的信任,然后虛構事實,以借款等借口進行詐騙。還有一些人會利用主播迫切想要吸引和變現的心理,通過刷數據、賺人氣、合作投資等手段進行詐騙。“詐騙者在之前會進行一系列的鋪墊,使得被騙者很難辨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曉春說,這種詐騙通常是針對特定人群進行的準詐騙。對于許多網絡主播來說,直播間是他們謀生的地方,除了數頭部主播外,大多數主播的收并不高,他們得到的打賞還要與公司和平臺分。實施者在行騙之前通常會投金錢和力進行準備工作,因此很難辨別詐騙分子的份,防范起來非常困難,主播們需要保持警惕,不要輕信他人的話。此外,隗卓然律師還提到,網上友要謹慎,在涉及金錢往來、轉賬和匯款時務必核實對方的份,在無法確認對方份時,應盡量避免進行轉賬作。如果不慎被騙或遇到可疑況,要注意保存證據并立即報警,以便追回損失、警示他人,盡早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