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的觀念中,為網紅可以賺取大量金錢,而且輕松又快速。那些通過網絡直播每月賺取數百萬乃至上千萬的網紅們不斷刷新著大眾的視野。各行各業的人們紛紛加到網紅的行列中,站在鏡頭前展示著自己獨特的才藝。許多人的夢想就是為一名網紅,通過網絡改變自己失敗的人生。然而,“網紅”現象在青年中的影響力十分巨大。據調查,有54%的95后希為一名“主播、網紅”。許多人指責網紅是社會的毒瘤,導致年輕人形不勞而獲的思想,對社會沒有實質的價值貢獻,因此應該打擊和取締網紅直播。那麼,網紅到底對社會有沒有價值呢?

在古代中國,人們據職業的價值將社會分為“士農工商”四個階層。古人認為,農業對整個社會的貢獻價值是最大的。在那個吃不飽飯的年代,農業是國家的基石,這一點已經為社會共識。商鞅將“士、商、工”三個份,視為“農者”之外的“游食者”。這個觀點至今仍到人們的推崇。像袁隆平這樣讓十幾億人吃飽飯的農業專家,到了人們的高度贊揚和尊敬。而像網紅這樣新興的行業,他們的價值是顯而易見的。人生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人除了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外,還有各種質和文化需求,這些需求同樣有價值。古時候,即使人們連飯都吃不飽,他們依然會到街頭聽人講故事,看耍猴,觀看各種雜技表演。像李白這樣的大網紅,通過寫詩也能獲得不錯的賞金,他創作出了著名的《贈汪倫》。在網絡時代,觀看短視頻和直播為人們休閑娛樂最便捷的方式,網紅經濟也迎來了井噴式的發展。像“口紅一哥”李佳琦、“直播一姐”薇婭,通過直播帶貨月收達到了驚人的七位數!李子柒通過短視頻的傳播,將中國傳統文化傳播到世界,為中國文化的推廣做出了令人矚目的貢獻。這些網紅不僅是商業化的典范,也在努力通過網絡展示自己的價值觀,推社會進步,為全社會的楷模。

當然,也不能忽視一部分網紅為了追求流量瘋狂炒作,制造和包裝出各種虛假形象。為了獲利,他們引打賞,制造各種PK等事件。這些行為引發了人們對網紅的反,甚至有人將打賞PK等行為稱為網絡乞討,呼吁關閉直播打賞功能。社會人士也呼吁限制網紅的過度發展。然而,任何一個行業都存在行為不良的從業者。正如鳥叔所言,公眾應該理看待網紅。只要不違法,不擾民,網紅有權利選擇自己傳播的容。一枝獨秀并不代表春天的來臨,只有百花齊放春滿園。對各種網紅容的追捧是大眾對神文化需求的大膽呼聲。無論是多元化的娛樂容還是高度專業的容,都能得到各自的釋放和欣賞。雅俗共賞,才是和諧包容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