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網友通過網絡平臺努力要回研究生同學500元結婚禮金的故事引起了眾人關注。事是這樣的,當事人在2017年參加了同學的婚禮,并送上了500元的禮金。如今,自己即將結婚,也邀請了那位同學,但憾的是,對方以懷孕為由婉拒了邀請,并沒有表達激之。于是,這位網友果斷拿出了當年的轉賬記錄,勇敢地要回了那筆沉甸甸的500元。在詢問共同的朋友后,得知,這位同學也從未給他人送過禮金。
盡管如此,網友依然堅定地表示,這種現象應該引起重視并有所改變。評論區絕大多數網友對此表示憤怒,其中一位網友的評論深深打了人心:“我終于付出行,做了多年以來一直想做卻不敢做的事。”這個事件再次引發了人們對于不回禮行為的討論。許多人因為面子問題或者出于發泄緒的原因,選擇忍耐或者抱怨,而這位網友采取了行,這無疑展現了的極大勇氣,吸引了廣大網友的強烈支持。
然而也有部分網友持有不同意見,他們認為不應過于在意禮金返還之事,或者表示“不要求回報,只圖心意”。禮尚往來本是人類社合作中的基本原則,然而,若對方沒有表示謝或回贈禮金,我們是否應當選擇容忍?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此外,那些過度向其他朋友籌集錢款以舉行豪華酒宴的人,也嚴重破壞了社活的好氣氛。這些問題引發了人們對于社禮儀的深度思考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