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開太行山,引來漳河水。上世紀60年代,河南林縣(今林州市)人民絕壁穿石,挖渠千里,在懸崖峭壁上開鑿出“人工天河”紅旗渠。如今,這條滿載著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神長河依然生生不息。

近日,“神的力量——把青春熱鐫刻在歷史的碑上”主題采訪團走進河南紅旗渠,傾聽青年教師李媛講述紅旗渠故事,紅旗渠神的力量。李媛是土生土長的林州人,從小就聽著紅旗渠的故事長大。畢業后,接過傳承紅旗渠神的“接力棒”,考河南紅旗渠干部學院擔任教師,向來自大江南北的近9000名學員講授紅旗渠的歷史。

然而,沒有經歷過修渠歲月,如何將紅旗渠故事講得生,讓不同行業、不同年齡、不同國家的學員能了李媛最大的困擾。為此,李媛多次實地拜訪修渠老人,聽他們講述當年的故事,他們的艱辛和奉獻。“您修過渠沒?”“修了哪一段?”李媛常去鄉村振興示范點學習,遇到年長一些的老人,都會問這兩個問題。通過與老人們的流,李媛深了解了修渠的艱苦與辛酸,為自己的講解提供了更加真實的素材。

針對不同的學員,李媛的講解也各有側重。對于專業的水利技人員,重點講解紅旗渠修建中解決的技難題,讓他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工程的復雜;對于青年群以故事為主,引導大家學習前輩“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斗爭神,激勵他們在困難面前勇往直前;而對于黨員領導干部,則側重在紅旗渠上如何開展工作等,幫助他們將紅旗渠神應用到實際工作中。

李媛認為,只有結合自真實,才能把鐫刻在每一名林州人心窩里的紅旗渠神,真正植于學員的心中。相信,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有一條自己的“渠”,也許在不同時代,“渠”的呈現形式不同,但面對困難挑戰時需備的神品質,應當是一致的。即使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已經改善,但艱苦斗的神不能變。青年人同樣需要肩負起責任與使命,為夢想和未來而斗。

李媛堅定地說,會繼續講好紅旗渠故事,將紅旗渠神傳承下去。自己能夠修建一條屬于自己的“紅旗渠”,以自己的努力和奉獻,為社會做出貢獻,為青年人樹立榜樣。紅旗渠的故事將會在的講述中變得更加生,更加人,讓更多的人能夠理解和傳承紅旗渠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