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將經歷人生的下半場,面臨著退休和養老的問題,如何優雅地度過晚年為了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命題。養老院給人的覺太冷漠,而依靠子養老顯然也不現實,因為他們已經是整個社會負擔最重的群。另一種選擇,可能是大多數人最理想的老去方式。

今天的故事發生在臺灣省北部的一座“現代桃花源”。24戶中產人家集資1.5億人民幣,購買了8000平米的荒地,打造了一個特殊的村落。他們說:“退休后不是在家里等死,而是要展開生命的另一段旅程,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起生活,這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這個共社區位于臺灣省北部的山區,車子沿著小路緩緩駛一個客家小鎮,再往里一點的坡地上,有一片全由石頭打造的生態聚落,而低調,稍不留神就會錯過。這就是窩村,占地8000平米,擁有農田、溪流、住宅和山門。在2011年,24戶中產決定集資1.5億元,共同打造了這個特殊的“村落”。他們中有企業家、建筑師、醫生、外商高管等,他們在社會上都有一定的地位,甚至有三分之一的人擁有博士學位。對他們來說,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住在同一個聚落中,是他們余生中最理想的生活方式。

建筑師何傳新是窩村的重要建設者之一。按照開發商的思維,房子越高越大,占地越多越好,但何傳新并不這麼認為。他將住宅建在坡地上,整個村落沒有“C位”,24棟住宅分4排,每一棟都有自己的特點。最上面一排的房子可以俯瞰整個村落,第二、第三排夾在中間,有鄰里的照應和安全,第四排則面對農田,視野最廣闊,可以欣賞到一片綠。每一棟房子都對應一個節氣,并在院子里種植了一棵守護之樹,一推開窗戶,就是滿目的蒼翠。何傳新還規劃了近一半的土地用于農田種植作,并保留了灌溉用的古渠道和老木橋。他說:“整個村子實際上就像一棟房子,由24個人共同打造,我們要實現的是古老聚落的理想,溪流中有魚可以釣,菜地里有可食用的蔬菜,古人的生活方式。”

Kevin一家住在住宅區的第二排,一進門就是客廳。房子沿著坡度蓋,所以向上是臥室和私人空間,向下是餐廳和后院。為了方便孩子們練習音樂,Kevin在樓梯轉角擺放了古典鋼琴和木琴,其他空間則規劃了中島式廚房和餐廳。在Kevin的院子里種了一棵土芭樂,每當果實時,他一家就會將其摘下來,榨。在梅子收的季節,夫妻倆還會一起釀酒,與鄰居們分。平時吃飯的時候,住在“小滿”的周姐會打開窗戶與Kevin對話,有時還會在群里詢問其他村民是否一起用餐,或者直接給Kevin家“喊話”,說自己已經理好食材,一會兒就拿去Kevin家煮。另一戶住在“小滿”的周姐一聽到大家喊吃飯,就會興沖沖地準備菜單,等不及展示自己的廚藝,甚至跳過圍籬,直接從后院進Kevin家。Kevin甚至都忘了自家大門鑰匙放在哪里了。

每個住戶之間相互信任,有時候出門幾天都不鎖門,這個村子已經過去10年沒有發生過盜竊案。在窩村剛剛建的時候,每個住戶出資2000萬到3000萬元臺幣(約600萬元人民幣),而現在,一棟住宅的價格已經上漲到千萬元人民幣。Kevin說:“基本上我不會賣這房子,因為我覺得這里已經很好了,也不需要一直追求更好的。就像車子一樣,你追求不完,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與房子建立聯系,如何去生活,能夠住在這里是一件非常超值的事。”

在設計窩村時,何傳新首先考慮的是住宅和土地的分布,以及如何克服的自然環境。他設計了自然通風的排風管道,通過利用外部的風力形,引導底部氣流上升并排出,實現自然換氣通風的效果。他在每棟住宅的屋頂上都安裝了一個凹槽,用于收集雨水,每戶的排水相互連接,將回收的雨水集中用于澆灌園區的綠植。與一般住宅區使用柏油地面不同,窩村使用的是的“固綠格”。格子的外圍很堅,但中間有孔可以讓草皮生長,看起來也是一片綠油油的。何傳新說:“非常重要,讓土地可以呼吸,下雨時水可以滋養土地,無雨時水也能滲進土地。”村里的綠化和水可以調節氣溫,在夏天時整個村子的氣溫要比外面低2到3攝氏度。除了保留原有的60棵老樹,村里還移植了100多棵大樹:“看到大榕樹,你就會覺回到家了,保安看到有人過來,會在榕樹下等你,與你打招呼。我們還保留了很多其他的樹種,這樣昆蟲和鳥類也會回來,甚至村里還有貓頭鷹。在村子里還搭建了幾個老式灶臺,都可以正常使用。天氣好的時候,村民們從果園摘桑椹,從菜園采摘蔬菜,然后在灶臺上烤地瓜、玉米,一起喝茶、咖啡,分自制果醬,小孩子們則在草地上追逐游戲。”

這些村民們一起回歸傳統的生活方式,喝茶、耕種、一起烹飪、打麻將。孩子們在村里自由奔跑,相約打球、玩水、騎單車,從不攀比誰家有錢,而是比誰更懂生活。每個家庭的孩子們都互相認識,在村子里一到就開始結伴玩耍,有時在車道上拉起網繩打羽球,有時在樹上玩秋千,有時拿著木切磋“功夫”,他們在整個村子里自由瘋跑。“我現在大概52歲,已經開始思考如何度過晚年。不是退休后在家等死,而是退休后開始另一段生命的旅程,與可以相互流的朋友們一起生活。這個村子是我們花了4年時間打造的最好的聚落。”人們都年輕,但沒有人能夠永遠不老,這是每個人都無法回避的現實。雖然我們無法選擇不老去,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老去。當我們老了,邀請志同道合的朋友們,搬到一個地方一起生活,喝茶、種樹、養花、散步、聊天……這樣想來,老去似乎也并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