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住院幾天,同房的病友是某上市國企的退休人員。他滿滿的自豪地談起自己的兒,兒是國前十的名校畢業生,在北京就業并且已經有了自己的住房。我說你真是有福氣,生下這麼優秀的孩子,大人只有跟著福的份。然后我問起孩子在什麼單位工作,他開始沒有正面回答,后來才孩子在某國有大行的信托公司從事投資工作。他還憾地說,孩子本來應聘到銀監局,只因為沒有關系,說好的北京戶口一直落實不了,孩子執意辭職,到金融機構工作。我說這好的呀,掙錢多,也專業對口。可他說,唉,孩子不聽他們的,讓考公務員不考,現在進投資公司,盡管收可觀,但力也大,覺還是進制好呀。畢竟穩定,面,也有份。他說自己就有慘痛的經歷,那年中專畢業,本來可以進鐵路系統,也可以去市工會工作,當時父母都在市最大的國營大廠工作,他也可以回到廠里工作。因為八十年代他們廠的效益太好了,他果斷選擇回廠。1994年他們廠率先上市A,那可真是紅極一時。誰知后來一年比一年差,到最后許多人被優化離職,他自己出來打拼,歷盡艱辛,也沒有做啥大事,去年退休,退休金才四千左右。比起當年鐵路系統同學,市工會的同學,整個了一半。他說在中國還是最靠譜,這麼優秀的孩子沒有進制,總覺非常憾。我特別理解他的心,說到底還是自己的后半生過的不踏實,有時候,假如我自己也經歷過下崗失業的無助,也許會和他一樣,希孩子未來工作是穩定的。想想這不是個例,我大姐的兒子,也是名校畢業的學霸。現在在一線城市的互聯網大廠,年薪二百萬,我們都羨慕大姐,但大姐說,他們心里不踏實,總聽人們說,這個行業有35歲瓶頸,孩子將來一旦被裁員,那可怎麼辦?大姐整天杞人憂天的。大姐和姐夫都是工廠的,四十來歲時雙雙下崗,經歷過打工,開食品店,最后靠經營一個便利店維持生計。到現在退休,大姐二千多,姐夫三千多,兩個人都沒有人家行政事業單位一個人的退休金多。他們也是對有獨鐘,只是兒子想的不一樣,年輕人有能力有魄力,覺父母太保守。九十年代的下崗是一代人的痛,因為他們突然就失去生活的飯碗,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承了迷茫和茫然無措的彷徨,追求穩定深于他們的思維中,即便孩子非常優秀有能力,他們也仍然希孩子能進制,不是為了高厚祿,而是希孩子不會重走他們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