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格里拉的國道上,一位老太和的兒子霸占了路面,激起了眾怒。在與眾人發生沖突時,有人揭出這位老太其實是一名擁有十萬的博主,的賬號名為“滬阿姨退休在大理”。一位網友留言稱:“這位老太太自以為是,是一名來自上海的老阿姨,已經退休了,領著退休金,過著食無憂的生活。”眾人紛紛提議,要通過扣養老金的方式來對不守通規則的老人進行懲罰。然而,上述事件的真實需要警方進行調查后才能得知,無論老人是否來自上海,對于不守通規則、違反公序良俗的行為,我都持批評的態度。

只要提到上海人,必然會遭到譏諷;上海人一旦犯錯,就會立即到指責。這種敵意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我認為這與社會分化帶來的機會不均、貧富不均有關。上海人退休有養老金竟然被嘲諷,上海人退休后在外地生活也被人嘲笑,而視頻中的上海老阿姨“自以為是”的態度又是從何而來呢?總歸是因為這位網友對上海人的羨慕、嫉妒和恨造的吧?

上海經濟發達,機會多,生活水平高,領先全國,一些不那麼發達的地區的人便會產生不平衡,從而對上海人產生不友好的態度。這些人看不到上海人為全國人民所做的貢獻,而只是拿著上海人的財政援助,卻對其指手畫腳。當上海在2022年初因新冠疫發而陷困境時,網絡上出現了一片好聲,有人大聲呼吁“別看笑話啦,上海垮了,我們的生活也會到影響。”上海人就像一個大家庭中慷慨解困、扶助一大家子的人。難道不是嗎?如果2022年不是為了幫助香港解決疫,不是為了代表深圳、杭州而出,整個上海會陷的災難嗎?

在“海納百川”的政策下,上海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口,與上海人爭奪有限的資源。上海的醫療、住房、教育都到了嚴重,社會的文明程度也到了影響,上海人與那些外地人的對立緒在蔓延。許多外地人認為“海納百川”就意味著上海人必須全盤接外地人,即便是有些不良分子也必須無條件接納。失去了鄉隨俗的古訓,失去了對當地人的尊重,失去了融上海的意愿,取而代之的是上海人必須無條件地接納他們,因為“海納百川”嘛。

因此,社會的分化和上海的優越地位是許多地方無法企及的,這導致了上海和上海人在外地遭到譏諷,哪怕他們在那些地方提供了援助,上海人在這些人眼中依然如同沙子般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