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新聞網評論(評論員冉玲瑤)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推歷史發展的本力量。中國擁有14億多人口,億萬人民同心協力,將為一偉大磅礴的力量來振興中華。而千千萬萬個城鎮居民社區作為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重要基石,也是我們聯系人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更是創新社會治理的基礎平臺。社區樓宇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同時也是社區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為了進一步提升治理效能,社區需要堅持黨建引領,以離居民生活最近的樓宇為抓手,持續深化“樓宇自治”工作模式,致力于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首先,社區要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在面對社區中紛繁復雜的各類人群和各種日常事項時,唯有堅持黨建引領,才能更加有效地員和組織廣大黨員干部理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道路上行穩致遠。因此,需要健全完善居民區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協同運行機制和多級組織架構,深開展“樓宇黨建”行。將黨的組織建設融到“樓宇自治”的各個方面和環節中,進一步將黨旗在樓宇治理單元,真正鞏固群眾邊的紅戰斗堡壘。

其次,社區需要統配和融合優勢資源。隨著居民對好生活的需求不斷增加,原有的社區居委會或居民區黨組織的單一組織供給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因此,亟需更加強有力的組織推和搭建更優質的資源融合平臺,將更多的資源統配融合到社區和樓宇之中。為此,可以探索建立以社區黨委為核心的“街道+社區黨委+居民委員會”模式。進一步凝聚轄區非公企業、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力量,將凝聚合力貫穿到“樓宇自治”的全方位和全過程中,使各方的力量和資源充分有機地融合。

最后,社區要始終牢記共建共的理念。只有讓居民群眾滿意,不斷提升他們的幸福、獲得和安全,社區治理才能真正落到實,才能從居民的“被參與”轉變為“主參與”,從而打造共建共治共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因此,需要持續深化聯系服務群眾的常態化制度機制,進一步組織員黨員干部為民解憂、為民辦事、為民謀利。發揮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將服務保障居民的需求作為“樓宇自治”的主要服務目標,真正踐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為民服務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