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在嘹亮的國歌聲中,五星紅旗迎著朝,在微風中冉冉升起,駐站縣人大代表兼社區支部書記張艷艷神肅穆、目堅定。每周二,組織社區干部群眾開展的“相約八點半議事”活,在國旗下講解黨的二十大神、黨的惠民政策、法律知識、安全常識、健康教育等熱點問題,以征集群眾意見和需求。

西新區社區是貧攻堅易地搬遷重點社區,實現高質量搬遷、解決搬遷群眾的“急難愁盼”至關重要。為此,張艷艷組織駐聯絡站的15名人大代表和社區治理網格員,逐樓逐戶對轄區群眾進行走訪談,聽取民聲、匯集民意、解決問題,打造出了有服務特的“一老一一困一議一心愿”五大品牌,實現為民服務零距離。

其中,“銀發公社”品牌依托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為轄區164名高齡老人、殘疾老人、優老人、低保或低收老人及22名空巢老人提供服務。圖書室、日間休息室、活室、保健室、配餐室等多項服務一應俱全,每天提供兩餐心配餐,每月15日還設立義務理發點,邀請志愿者為社區老人免費提供理發服務,讓社區老人有了一個溫馨的“家”,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另外,“小水滴兒長樂園”品牌則為轄區132名留守兒提供親服務。除了幫助孩子完家庭作業,還開展各種富多彩的教育活,注重激發孩子的潛能,促進他們健康快樂地長。這解決了家長的后顧之憂,為一個讓孩子開心、讓家長安心、讓社會放心的場所。此舉也解決了社區留守兒和困難家庭兒放學后無人看管和兒心理健康缺失的問題。

而“社區工廠”品牌則負責社區與金達萊刺繡專業合作社聯合創立了社區工廠,培訓了3000多人,吸納了300余名留守婦就地就近就業,家庭收增長了300至5000元。社區工廠還與55戶貧困戶簽訂了幫扶協議,累計分紅達到10余萬元,為社區群眾增加收,幫助他們致富。這一舉措解決了移民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問題,也解決了留守婦就業難的問題。

此外,“相約八點半”品牌推出了“相約八點半”居民議事服務項目,通過升國旗、講政策、議民事、做奉獻、傳善行等方式,增強居民和黨員的黨、懷,洗禮神,凝心聚力,提高思想覺悟,形良好的社會風氣。此舉還發揚了民主、集思廣益的神,研究理廣大居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搭建了思想道德建設的新平臺,解決了居民自治議事難的問題。

最后,“社區醫院”品牌讓社區居民到了便利的就醫服務。社區騰出有限的辦公用地,爭取城關衛生院在小區開辦社區衛生室,配備4名醫護人員坐診,提供中西醫結合、理療等服務,合療門診直接報銷。這解決了群眾就近看病的難題,讓居民不再需要遠行就醫,方便快捷。

張艷艷作為一名駐站縣人大代表兼社區支部書記,對工作敬業負責,時刻不忘黨和人民的事業。善于思考鉆研,把工作做到了極致。關注農村孩子對農作生長的無知,便立了“小水滴兒長樂園”;面對老齡化嚴重的問題,立了“銀發公社”。不斷創新方法和方式,直面困難問題,組織駐站代表與選民之間建立聯系和通,圍繞社區社會治理履行職責,貢獻人大代表的智慧和力量。先后榮獲寶市優秀社區工作者、黨建工作先進個人、鄉村振興優秀村干部等殊榮。

(總字數: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