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之前,社保繳費基數和計算退休待遇所用到的基數都是同一平均工資,即上年度城鎮非私營單位職工平均工資。然而,自2019年起,國家決定將社保繳費基數調整為全口徑平均工資(即非私營單位與私營單位職工平均工資)。但在計算退休待遇時,考慮到城鎮非私營單位職工平均工資與全口徑平均工資之間的差異,為了公平起見,國家允許各省據自實際況,可以選擇逐步過渡到全口徑平均工資,也可以選擇與繳費基數同步采用全口徑平均工資這兩種方式。

2019年,包括上海、浙江、貴州、黑龍江、新疆、西藏在的6個地區選擇了與繳費基數同步采用全口徑平均工資的方式,即一步到位。而其他25個省份選擇了逐年過渡的方式。因此,上述6個省份的養老金計發基數與社保繳費基數繼續保持了同一標準,而其他25個省份從2019年開始,其養老金計發基數與社保繳費基數則是兩個不同的標準,且養老金計發基數高于社保繳費基數,但隨著過渡年限的增加,這一差距會逐漸小。

2019年,25個省份的養老金計發基數與繳費基數的差距平均為22.65%,到了2022年,這一差距小至10.19%,減了一半以上。預示著這6個省份也即將結束過渡期。這6個省份分別是海南(差幅1.5%)、吉林(差幅3.4%)、廣西(差幅4%)、北京(差幅4.3%)、廣東(差幅4.5%)、蒙古(差幅5%)。2022年全國31個省份全口徑平均工資漲幅明顯下降,全國平均只有6.05%,為自2019年開始統計和使用全口徑平均工資以來最低的漲幅(2020年均漲7.86%、2021年9.35%、2022年9.07%)。這導致了廣西、吉林、北京、廣東這4個省份過渡期的延遲。但海南和蒙古2022年全口徑平均工資漲幅較高,順利結束了過渡期,自2023年開始正式采用全口徑平均工資計發養老金。

因此,2023年采用全口徑平均工資計發養老金的省份增至8個,分別為上海、浙江、貴州、黑龍江、新疆、西藏、海南、蒙古。展2024年,預計采用全口徑平均工資計發養老金的省份或將增至14個,這意味著幾乎一半的省份將采用全口徑平均工資計發養老金。以上均為社保解讀@社保解讀所提供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