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爺爺都95歲了,還可以自己吃好吃的,我好開心……”一大家子開開心心給老人過完生日,孫將拍攝過程制作視頻曬在自己的社平臺上。沒想到過了兩天,爺爺“被了”。前不久,遼寧大連的孫寧接到朋友電話,說在某短視頻平臺上有人把之前的一段短視頻原封不發在了自己的賬號上,文案也一模一樣。瀏覽對方主頁時,孫寧意外發現自己給爺爺慶生的視頻也被對方發了出來,還是同樣的文案。發現這一問題后,孫寧在自己的賬號上發了一條澄清視頻,再三強調,“這是我爺爺”。結果,這條澄清視頻又被對方“搬運”了過去。“我仔細看了對方的短視頻賬號,基本是照搬別人的原創作品。有些視頻的轉贊評論數據甚至比原作者還好。”對于這種行為,孫寧非常氣憤,“做短視頻博主的人都知道,一條視頻要拍好得下多功夫,結果他直接手就當自己的發出來了,非常不尊重別人的創作權益。”

平臺上這種“照搬”式盜圖盜視頻現象頻繁發生。不博主表示自己發在個人社賬號上的視頻被去掉來源直接挪用,甚至因此被他人冒充份、造謠等。而這種況通常舉報難,即使舉報功,懲罰可能也只是下架視頻或刪除視頻,本起不到治本的作用。這種行為侵害了原作者的創作權益、署名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

據調查,社平臺上的盜圖盜視頻行為主要是由于行為人的不尊重、不勞而獲的機,以及公眾對知識產權的淡薄意識造的。對于盜圖盜視頻行為的治理,平臺本是第一責任人。平臺應加強維護原創的措施,細化侵權違法行為的防范和懲治措施。同時,社平臺收到舉報或作者書面通知后,應立即刪除有關容、斷開鏈接,并向涉嫌侵權的用戶轉送有關書面通知。此外,作者應提高著作權保護意識,在圖片視頻中添加水印等印記,及時、積極維權。

然而,目前平臺對盜圖盜視頻行為的懲罰規則尚不完善,對侵權行為的舉報也難以見效。很多訪博主表示,維權困難,很難讓作品下架,更別提對賬號進行言或封號。一些博主甚至轉行做全職博主,但仍無法得到有效維權。對于原創者來說,發現侵權行為難、侵權數量多、侵權主難以認定、訴訟周期長、損害賠償數額低等問題使得維權變得困難重重。

因此,專家建議平臺加強維護原創作品的措施,強化事前預防措施、及時發現提供有效證據的措施,并加強平臺在職權范圍理措施。同時,作者也應提高著作權保護意識,及時維權,與侵權者涉要求刪除有關容,或向平臺舉報。此外,公眾也應提高知識產權意識,尊重并保護他人的著作權。

只有平臺、作者和公眾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治理盜圖盜視頻行為,保護原創作品的權益,維護社平臺的公信力和法律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