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經濟社會的持續高質量發展,整個社會知識產權擁有量不斷上升,隨之而來的是,侵犯知識產權行為屢屢發生。煙臺高新區法院理的大部分知識產權侵權案件,屬于案簡單、小標的額的案件。但這些看似小的案件背后,也反映著社會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水平。

最近,某公司作為全球最影響力的皮包、鞋類及配飾等產品公司之一,擁有“MICHAELKORS”等世界知名品牌。其在中國的30多個城市開設了80多家專賣店,在全世界范圍(包括中國)有極高的知名度和聲譽。然而,2023年,被告王某注冊開設的淘寶網店在未經授權下,大量展示、銷售標記原告商標的多款皮包商品。原告從網店購得標記上述商標的手提包一個后,鑒定后發現為假冒原告注冊商標的商品。因此,某公司起訴到高新區法院,請求判令被告王某賠償損失12萬元,停止侵權行為并登報道歉,以消除不良影響。

辦理過程中,該案件轉速裁團隊,鑒于該案侵權事實較為明確,法助理通過政府公開電話聯系到王某戶籍地的網格員才與王某取得聯系。王某自稱其早已經將淘寶店鋪轉賣給他人,并提供了《轉讓合同》一份,顯示其曾在2018年7月21日將該淘寶網店“某某公主海外直郵”轉給被告陳某某使用(轉讓價款為18900元)。考慮到該案件存在的矛盾焦點,承辦法從法律層面向被告王某釋法說理,告知侵權可能面臨的法律后果。又與原告某公司通,為了更好地了解案、查清事實,追加淘寶店鋪購買者陳某某為本案被告。

通過向被告陳某某郵寄案件相關材料,陳某某多次致電法院,稱因其戶籍地在外省且條件不允許,申請互聯網開庭,并稱其家庭況困難,無力承擔高額的賠償。考慮到雙方當事人的實際況,法多次電話通原、被告,明確當事人的爭議焦點,抓住糾紛癥結,對雙方進行調解引導,最終原告與被告陳某某在互聯網開庭時達了和解,被告陳某某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共計32000元。

表示,不論案件標的額大小,認真辦好每一起知識產權侵權案件,不僅是維護知識產權人的合法利益,更是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創新環境和創新生態。知識產權糾紛有當事人利益多元、訴求多樣、市場影響大等特點,此時,調解在糾紛化解方面表現出了獨特的優勢。為了更好地做好知識產權調解工作,我們要注重審判的每一個環節,在庭前會議時就盡量明確雙方當事人的爭議焦點,充分釋法明理,引導雙方當事人對案件結果形合理預期,平衡利益差距,盡快實現案結事了,讓知識產權得到更及時、準確的尊重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