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談到了一種有趣的現象:現在一些人相信,我的無知與你的博學一樣優秀。這句話所指的,顯然是互聯網與特定背景織在一起時形的一種現象:一些所謂的專家在有意無意的縱容下信口雌黃,更多真正的專家學者在公共領域中閉口失聲,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失去了對專業知識的尊敬,甚至專家學者為被嘲笑和奚落的對象。最后,這種種的因素結合在一起,釀一種反智主義的狂歡。

當我們幾乎每日每時都被這種氛圍包圍的時候,不免會深思這樣一個問題:這是一種進步,還是一種退步,抑或是一種由進步包裝的退步?

反智主義并不是新鮮事,但在今天,顯然正在為一種流。之所以能夠如此,背后與一個東西不可分,這個東西就是托馬斯·尼科爾斯在《專家之死:反智主義的盛行及其影響》一書中提出的知識平等主義。也就是說,在一個信息炸、許多知識幾乎都是唾手可得的時代,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平等的知識發言權,無論他們的社會地位、教育背景如何。道理上說,這是不錯的。教育的普及,信息的炸,知識為英壟斷的局面開始被打破。這本來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但這種進步如果往前多走一步,問題就來了:否認大眾一般認知與專業知識之間的界限。

然而,在這當中,人們往往忽略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信息確實唾手可得,在海量的信息面前,人們實際上更需要對信息進行甄別和判斷的能力,否則就會在信息的海洋里被各種誤導所左右。

專家們犯錯的第一種況,是因為專業知識本的局限。這種犯錯往往是無意之失。我們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說明:我們去醫院看病,醫生也有誤診的時候,有時發生嚴重的誤診甚至醫療事故也不是沒有可能的。那我想問一句,你明明知道這些,當你有病的時候是去醫院找醫生,還是在馬路上隨便找個人。毫無疑問是前者。為什麼?因為你知道,盡管醫生也會發生誤診,但一般地說,他們還是比普通人要更專業。

專家們犯錯的第二種況,是由于種種原因,專家們違背自己的專業神,甚至違背自己的良知,發表不負責任甚至有害的言論。我們還是以醫療為例。前些年,在那些臭名昭著的莆田系醫院里坑害患者的,基本都是有著專業知識的職業醫生。對于這些人來說,不是因為他們專業知識的局限,而是利益的驅使所致。

但盡管如此,我還是相信,在大多數況下,專家學者們還是更愿意表達自己的真知灼見的。我們知道,絕大多數的學者,對科學,對知識是尊重的。至說,人有臉樹有皮,他們是有自己的自尊心或面子的。誰不愿意因為自己說出正確的話而到肯定和稱贊?誰愿意因為自己的錯話而到奚落和嘲笑?誰愿意自己在眾人面前出洋相?

在今天,專家公信力的喪失是一個事實,實際上,這也是整個公信力危機的一部分。但無論如何,一個正常的社會,是需要公信力的,否則,社會就會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