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大小城市人行道上,經常會看到黃的醒目區域,一旁總有人會告訴你,這是盲道,是專門為盲人設計的關道路。如今,鋪設盲道已經為一種普遍現象,除了一些不太重視的鄉鎮,幾乎每個縣城都會鋪設盲道。這種良好的習慣是近三十年養的,但我們并不知道是從哪個資本主義國家學習來的,是國、日本還是英法。我們只知道,一旦學習了這個先進做法,就會立即傳揚開來,形基礎理念:只要鋪設人行道,就首先要鋪設盲道。這種做法被認為是先進的生產力,也被視為文明社會的象征,是關盲人的表現,更能夠現一個社會的素質和素養。我們不能落后,我們也要現仁慈和博。于是,鋪設盲道為一種文明的象征,而誰下的這個定義呢?這種現象已經固化下來,不論對錯,只要方便,就會繼續鋪設。因此,我們看到了盲道的各種神奇變化,充滿了因地制宜的智慧和小聰明。你見過蛇行走位的盲道嗎?貪吃蛇式的走位呢?還有臺階式的盲道和中斷式的盲道,你見過嗎?為了讓盲道能夠順利通過,無論經過多路口、門口,我們都要想辦法讓盲道更加舒適。但如果實在沒有辦法,那就真的沒有辦法了。現在的盲道用途非常廣泛,擁有人行道擁有的用途,它都擁有。大家都可以看到,盲道上停滿了整齊的共自行車和共車,即使沒有這些整齊的車輛,也肯定會有自發停放的自行車、電車和托車。如果車主心大一些,也會將面包車、小汽車和卡車停放在上面。當然,還有店鋪老板和小商小販們,他們都學會了占道經營,夜宵攤攤不擺在人行道上就擺到機車道上。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沒有被阻擋的盲道。然而,對于盲人來說,走在盲道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有一位盲人憑著對盲道的信任和勇敢的心踏上盲道,那麼他將面臨一連串的生活考驗。是的,這是一場人生的大考驗,不僅考驗他自己的應變能力,也考驗著別人的習慣、良心和耐心。走三步有阻擋,走五步有空檔,走十步以后,就沒了。但是放心,沒有盲人會真的走這個道路,那些宣傳片中的盲人只是在做做樣子。盲人對于盲道并沒有認同。有人建議立盲道清理執法隊,但這無疑是給別人出難題,卻不自知。城管都管不了的占道經營,誰能管得了呢?警都管不住的放,還有誰能管得了呢?每天清理盲道只會引發社會糾紛,最終導致矛盾升級,這不是自找苦吃嗎?你有沒有看到農管和城管出門都不敢穿制服了呢?有人曾說,給人行道上鋪設一條盲道,就像某省某市給110歲以上的老人每天加一個蛋,看上去很,但實質上毫無意義。除了我們之外,還有哪個國家或地區將盲道放在人行道建設的首位呢?雖然盲道的鋪設幾乎沒有意義,但如果不鋪設盲道,意義就非常重大了。會有人批評說:連盲道都不考慮,這算什麼正經的城市規劃?盲道確實像肋一樣,只有外表,沒有涵。相比于盲道,最好的基礎設施是欄桿,它能夠讓盲人出行更加便利。只要在人行道上裝上一排欄桿,盲人就可以扶著走,比踩著盲道要舒適和快捷得多。而且,欄桿還可以供蹣跚學步的孩腳不便的人和腳失靈的老人使用。相比于盲道,欄桿更加實用。所以,如果不想鋪設盲道,那也別裝欄桿了,這樣可以省下很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