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白銀越野賽事故中,21名跑友遇難,引發了全國的震驚。但過去的10幾天以來,育界的震仍未平息。一家無良的品牌竟然利用黃河石林越野賽中跑友相依取暖的照片來做廣告,這一舉令人震驚。廣告的主題是“保持干燥,至關重要”,但使用悲劇事件的照片做營銷,無疑是失去了人文關懷,突破了基本道德底線。

類似無底線營銷的事件并不鮮見。在2020年年初科比等九人因為空難去世后,一些公司也曾借機進行自我炒作,同樣引起了社會的憤怒。而這些廣告商的后續作也是“驚人一致”,先是下架產品,再出面致歉,然后搬出“審核不嚴”的理由。這些作雖然一氣呵,但誠意不足,無法平息公眾的憤怒。

對于這種無底線的營銷行為,法律的嚴厲追責才能真正捍衛公序良俗。廣告法第三條明確規定,廣告應當真實、合法,以健康的表現形式表達廣告容,符合社會主義神文明建設。但目前我國對一些明顯挑戰公序良俗的爭議營銷還缺乏針對罰機制,這導致一些無良商家違法違規本低,無法遏制他們的惡劣行為。

爭議式營銷會讓企業忽略戰略管理和系統管理,以及損害長期競爭優勢地位的建立。企業應該回歸理,認清營銷的本質,而不是只看重免費流量。企業要做誠信守法的表率,避免出現爭議式營銷的冒犯行為。對于一些無底線的廣告行為,法律的嚴厲追責才能真正捍衛公序良俗,而這也是唯一能夠有效制約這些無良商家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