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和空巢老人:生存下的無奈選擇

昨晚,我的朋友給我打電話,向我傾訴的困境:的婆婆再次生病了,的丈夫要回老家照顧。不知道該怎麼辦?我的朋友是遠嫁到陜西的,平時的婆婆一個人獨自在老家。的丈夫是家里的獨子,在生孩子的那一年,他把婆婆接過來,但是我朋友并不適應在這里的生活,所以在照顧完婆婆月子后就回到了老家,再也不愿意出來。朋友無奈之下,夫妻倆都需要上班,而且他們沒有能力雇傭保姆,所以只能把孩子送回自己的娘家由父母來照顧。直到去年,孩子上小學后才回到邊。我朋友的同學在一家離家很遠的工廠上班,家里只有一輛車,通常都是的丈夫開,如果要坐公車的話,需要轉一次車,單程就要花費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平時都住在工廠提供的宿舍里,孩子是的丈夫接送的。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安,也無法幫上什麼忙。年人的世界從來都不容易,這兩個字"容易"在我們的世界里往往很難實現。我只能默默慶幸,我和我的丈夫都不是獨生子,雖然我們也是遠嫁,但是我的父母和親人都在邊,而且我丈夫的大哥一直在老家,所以他們并沒有為空巢老人。

從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以及先富帶后富的政策的實施,國家開始集中力量發展東南沿海的經濟特區,這導致了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的人們紛紛離開家鄉到經濟發達地區謀生。隨著幾十年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留守兒和空巢老人這兩個詞出現在了我們的生活中。其中的心酸和無奈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尤其是80年代在計劃生育政策下出生的人,特別是獨生子。對于父母有退休金的家庭來說,或許還算幸運,但是對于父母沒有退休金的家庭來說,他們同時承擔著照顧父母和孩子的力,這樣的力只有親經歷過的人才能真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