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第4季的辯題越來越近生活了!親戚總不把自己當外人,我到底該不該冷漠地拒絕他?據MM馬的解釋,冷漠的拒絕就是無地拒絕你,但又有點跟你賭氣,有點當面不給你面子的意思。而矮大的接地氣解釋冷漠的拒絕:“懟”是面對面,冷漠的拒絕是背后來一腳,用后腳踹他。我是站在“該冷漠地拒絕”的正方,但我特別認同反方辯論者的這個觀點:人這種呢,什麼事都要看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其實就只有兩種親戚!一種是經濟、權力、能力是小于或等于自家的(暫且稱為“窮親戚”),另一種是經濟、權力、能力大于自家的(稱為“有錢親戚”)!恰恰因為人都有“勢利眼”,所以對“窮親戚”本不存在該或不該,因為我們之間沒有“懸殊”,所以相起來沒有那麼多的顧慮,一般都是直接互懟!懟完還能繼續當親戚的那就繼續來往,懟完不能繼續當親戚的那就不來往了唄!所以“該不該冷漠地拒絕”這個話題嚴格來說是對“有錢親戚”來設問的!

先來說說我自己吧。我媽在一個“有錢親戚”家帶小孩,他們家里的老人總是把一些準備過期的餅干、糖果或者是放了很久的水果給我媽帶回來。每次我都會對我媽說你不要把我們家當垃圾桶一樣,人家給你什麼都帶回家,到頭來自己沒有得到什麼還好像了他很多恩惠一樣。可是我媽就是不聽,說人家給你你就要,先帶回家再扔。否則人家下次有什麼好的都不會給你了。每次聽到這麼說我都想翻白眼翻到太平洋!要知道,我肯定不是在第一次收到這些準備到期的食時就我媽去拒絕那位有錢親戚家的老人,而是在“總是”之后!所以本不會有“下次給好的你”,因為“下次”一樣是準備過期的。你越是默默接,他越是覺得你本很,而且還會覺得“我給了你很多小恩小惠”!實際都是在默默收拾爛攤子,為什麼不冷漠地拒絕呢?畢竟我們都是過高等教育的人,當然不是說第一次就冷漠地拒絕,那樣會顯得自己沒有氣量。但如果對方一而再的讓自己到了傷害,我覺得這不是冷漠地拒絕,這是在捍衛自己的權益。

說完了自己,再來說說我的一個小師妹,畢業季面臨的問題,回去還是留莞就業,最近最撓頭的問題。撓頭的來源并不是不懂得如何選擇,而是的小姨!自己是想留在上大學的城市工作的,想找自己喜歡的工作,想過不拘束的日子。想用自己的錢買自己的裝自己的故事,錯了嗎?小姨說,錯了!因為你還很年輕,不懂外面的世界多麼的兇險。你自己找的工作不可能是好工作,我介紹給你的肯定是好的,我不會害你的,因為我是你小姨呀!我連路都幫你鋪好了,就等你回來了!我幫你找的職位,豈是其他人隨隨便便就能職的。但是你現在可以,因為我利用我的人脈幫你打通關系了,因為我是你小姨!這位小姨就一樣一直向我這位小師妹施,施無果還向爸媽下手,然后來個家族一起施。想想就替這位小師妹到可憐。礙于輩份,言語上不敢冷漠地拒絕,但在行為上已經冷漠地拒絕了。因為無論小姨把外面的世界說得多麼的兇險,找的工作多麼的好,都不能讓小師妹容。因為小師妹知道,一旦這一次接了小姨的“幫助”,那麼就沒有自己的人生了。對于陌生人,我們可以勇敢地冷漠地拒絕,但對于自己的親人,我們需要的不是冷漠地拒絕,而是學會拒絕,這也確實是一門很難的藝,但是再難,我們也要學會畢竟自己的人生,要自己作主。上期的奇葩說看了嗎?上了跟大玲如果一個人沒有上進心,有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