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麥黃時節,麥黃杏也會。昨天給小姨打電話,告訴我樹上的杏已經了,讓舅舅去城里給我捎點過來。沒想到,今天舅舅就把一大袋麥黃杏送到了單位門口。看著滿滿一袋子的杏,我心里不已,生活中的牽掛實在太多了。

我認識小姨是在十幾歲的時候。當時我寄居在姥姥家,從小就悉的歌謠中有一段是關于的,山老鴰,黑黝黝,我到姥姥家住一秋,姥姥瞅見怪喜歡,小姨瞅見不耐煩。對于舅舅帶回來的朋友,我心里還是有點忐忑的。但是直到小姨和舅舅結婚幾年后,從未表現出一點不耐煩,經常買吃的、買穿的,我們相的時間也不,中午躺在一張床上也是常有的事。一直以來我都“小蕾姨”,即使到了不之年,我還是會這個稱呼,的各種做派和姨并沒有多大區別。

記得上大學的時候,小姨去參加同學聚會,空見了一面,非要給我拿出200塊錢。在我們家鄉,他們的生活并不富裕,我雖然百般推辭,但那份誼和我們推搡的景至今仍歷歷在目。上班的第一年,剛秋,小姨就把結婚陪嫁的帶著紅線的被子送到了我的單位。十幾年過去了,我們搬家了好幾次,那個被子依然在家中發揮著的價值。

每當孩子生病住院的時候,小姨總是不斷往醫院跑。每次需要用車,即使再忙,也會想辦法解決。剛過完小年,小姨就忙著在老家為我們準備土磨豆腐。種種種種的事,不勝枚舉。

準確來說,小姨是我丈夫的小姨。畢業后,我被分到了和相同的單位,不到半年時間,為了我和丈夫的紅娘。記得那個的上午,來到我的住,委婉地告訴我的來意,我們這才算是相識了。后來第二次單獨見面,聊天結束時,突然說了一句,一看你就像一家人,我當時莫名其妙,你外甥的面我還沒見過,這話說得太早了吧。后來我和丈夫的緣份也經歷了一波三折,還沒等到年底見面,我們倆已經失聯了。但是卻沒有放棄,這邊托人問我不聯系的原因,那邊勸說丈夫再厚著臉皮和我聯系,見上一面再說。結果,在不懈努力下,一年后,了我的小姨。因為在同一個單位工作,小姨對我照顧方便了很多。時時牽掛著我們,給我們買好吃的食,漂亮的用品,比如窗花、花束等,經常一買就是雙份。

還記得當我生完老大回去上班的時候,羽絨服差好遠合不上扣子,自己也沒想起來出門買服,小姨看見后淚水都出來了。這麼冷的天,不扣扣子多冷啊。空的時候,讓婆婆帶著襁褓中的孩子和我一起去買了新的羽絨服。之后,我們的日子越來越瑣碎,婆媳之間有矛盾,家庭瑣事不斷,覺得日子過得特別艱難。但是小姨卻能永遠站在我的角度,以同理心替我考慮問題。的善良是發自心的,的坦令人敬佩。即使日子再艱難,想想小姨的支持和理解,我覺得自己并不孤單。

幸運的是,日子越過越明朗,我和小姨的也更加深厚了。公公十二年來一直我爸。有時候,當我給別人說起家里的人事時,會自然地說“俺爸怎麼樣”,有人會疑問地問:“你爸在這里?”然后我再解釋,是孩子的爺爺。記得我剛進門的時候,改口他爸是非常不自然的,畢竟,一個原本毫不相干的人突然因為一樁姻緣了“爸”,總覺得有一種背叛的覺。但是人的確實會經過歲月的洗禮,由陌生逐漸變親人。

公公還沒退休的時候,在學校工作忙于學校的事,用婆婆的話來說,是以校為家,除了吃飯和休息時間,幾乎不見他的蹤影。有一次下暴雨,他騎車就往學校趕去,微機室還沒斷電,他擔心會燒壞,所以趕去看看。退休后,他正好趕上二寶出生,他無地接手帶孩子的責任。四個月大的孩子見到爺爺都急得渾,而爺爺總是笑瞇瞇地抱著他們,逗著他們玩。轉眼間,二寶已經七歲了,大寶也快要小學畢業了。無論風里雨里,爺爺總是準時守候在大門口。孩子們長大了,偶爾也會和爺爺頂,但是爺爺幾乎不生氣,總是以各種耐心開導他們。

對于我來說,公公的觀念完全是中國老人的傳統觀念,他把兒媳婦當自己的家人,不管做什麼事,都會把兒媳婦的放在最前面。他修養好,不多事,天天樂呵呵的,七十歲了,卻完全看不出來。在一個屋檐下久了,再加上我對孩子缺乏耐心,是難免的。當他看到我做錯事的時候,一般會沉默,過后再給我講道理。即使忍不住吼我一頓,我也不會記恨,因為我把他當作自己的父親,哪有孩子會和父親記仇的呢?而且,他說的話,我平靜后也會認真琢磨,頓悟。

漸漸地,我理解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句話不是空話。善良、通達、明理的老人能夠指引著家庭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最后,我想說好的人際關系確實能溫暖生命。但是任何一段好關系的建立,都需要雙方的付出。我只能說,我是一個普通的子,沒有多心眼,不會給人建立親關系,甚至連基本的禮數都不足。但是我非常幸運,這些沒有緣關系的人,也為了我生命中互相牽掛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