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甘肅地震發生后,各大企業和個人紛紛捐款,捐款名單中出現了許多悉的名字,也引發了人們對社會責任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首先,傳遞給我們的信息之一是,房地產企業從捐款名單中消失了。在過去,房產公司曾是捐款大戶,但現在卻不再出現在名單上。這也反映了房地產行業目前的困境。其次,捐款名單中的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而國有企業的影則顯得過于稀。這表明民營企業不僅是吸納就業的主力,也是捐款的主力。這樣的現象讓人不想起了當年王石的捐款門事件。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王石所在的萬科公司捐款200萬,引發了網友的質疑。王石在博客中回應說,他認為200萬是適當的數額,也提到企業的捐贈活應該可以持續,而不應為負擔。然而,這一觀點引發了一場網絡謾罵,給了王石巨大的心沖擊。十年后,他在一次演講中回憶這段經歷時淚流滿面,但依然堅持自己當年的看法。

現在看來,我們的社會已經形了更多的共識與理國的名義不再愚蠢到去砸破同胞腦袋。因此,越來越多的人會逐漸認同王石的觀點,即,賑災救災是政府的責任和義務,企業只有納稅的義務,并沒有賑災救災的義務。捐款是一種現道義的方式,但不捐款也不能看是一種天然虧欠。

在這里,我們要向捐款名單中的企業和個人表達敬意,這是履行社會責任的一種方式,現了人文溫度。但我們也希這種行為是發乎本心,而不是出于對“道德綁架”的擔心,或各種無形的“迫”的驅使。對一些民企來說,它們的日子并不好過,過去并為國家經濟作出貢獻就已經是不易。因此,我們沒有必要揮舞“捐”的大棒。相反,我們應該更加關注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等機構,確保捐款資金使用得當,以匹配災的實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