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個省份和地區出臺了獻學積分的政策,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家長為了孩子上名校不惜付出各種代價的現象早已不是新鮮事,甚至有家長因此參與陪睡的新聞曝。獻換積分政策或許能夠短期吸引部分家長為了“卷”名校,但從長期來看,這種政策肯定不可持續發展。

2023年即將結束,我國的生育率本來就令人擔憂。專家預測今年的新生人口將低于800萬,這個數據遠低于俄羅斯的出生率。與此相關的獻政策無疑會增加人們對孩子教育本的焦慮。過去,家長為了孩子付出力和金錢本已經讓他們苦惱不堪,如今又要考慮獻換積分的問題,這樣只會打擊年輕人的生育愿,進一步惡化生育率并導致不可持續發展。

報道,最近有網友反映,家長無償獻100毫升或向慈善機構捐款1000元,可以為孩子的小學學增加2分,這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與此同時,也有網友對浙江金華采取積分學政策提出質疑,武義縣相關政策規定,公辦小學據積分從高到低擇優錄取學生,而家長參加無償獻或捐款可以增加積分,背離了法律依據。將教育和公益獻捆綁在一起,反映了我國當前面臨的“荒”困境。獻的人數越來越,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對高校、教師、公務員等主流獻的宣傳,同時提高獻補助經費。

據我所知,重慶已經提高了對獻的補助,包括誤餐費、通費以及紀念品。獻1個單位有150元補助,2個單位有300元補助,無論獻功與否都有20元通補助。相比之下,我記得在大學時代,獻只能得到1個面包和1盒牛

綜上所述,獻政策更應該考慮人們在的積極,而不是通過帶有“捆綁”質的方式來強制人們獻,從而產生次生焦慮。我們應該尋找更好的方式來鼓勵人們獻,同時也要關注生育率和教育本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