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發呆久了,竟然有空暇去思考一些問題了。管他呢,一吐為快。現在我們來聊一聊質主義以及它帶來的弊端。質主義是以質生活為生活的中心要義,強調質利益的極端重要,主張致力于,并以質生活資料判斷善惡是非的觀點或是學說。質主義者將質擁有視為其人生重心,通過消費行為來獲得生活和神上的滿足。對質主義者來說,財富及其獲得是他們的首要斗目標,質極度消費則是他們生活的一種方式。他們評價財富及其獲得高于其他一切事,甚至認為神文化與倫理道德是多余的、無用的,會對社會財富造巨大浪費和破壞。這種觀念在20世紀末至今的國尤為盛行。

早在200多年前,馬爾薩斯曾預言人口快速增長會超出地球承載能力,然而迄今尚未得以兌現,這是因為人類靠科技手段和農業進步暫時“剎住”了這個趨勢。稍有藉的是,發達國家的人口出生率正在逐漸下降,但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的生育率仍居高不下。從發達國家的發展歷史和現今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來看,經濟增長顯然會刺激消費的持續增加。隨著人口增加和能源消耗加劇,如今質消費水平達到了人類有史以來的巔峰。

研究發現,質主義者相信,獲取和消費在滿足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是必須的,且擴充消費的層級將會使他們更快樂。Muncy等人(1998)的研究認為,當質主義的主題愈加表面化時,商業營銷行為會愈加盛行,催生人們對財富的和極端的貪。與此同時,質主義的盛行也使得社會責任議題顯著增多起來。在2002年聯合國、英國皇家協會和國國家科學院共同舉辦的會議上,警示全世界科學英們應意識到,我們的消費已經超出地球生態的負荷,如全球持續暖化為不爭的事實。可以說,我們現在正在大量消耗著地球與環境的“資本”,而非財富的“利息”。舉個例子,數據顯示現在亞洲諸國私人購買的新汽車數量已超過歐洲和北總和,其他能源消耗與浪費的例子則舉不勝舉,大家心知肚明。

質主義催生和導的人們對財富的求與追捧才是最令人擔憂的問題。質主義者們強調,通過擁有金錢和財富來追求快樂,彰顯社會地位,提升價值觀和滿足本能的虛榮心。高質主義者會以消費和購來表達或炫耀自己與眾不同,以此贏得他人的注目、羨慕、尊敬以及自神上的滿足與快樂。例如那些開豪車、喝高檔酒、過奢靡生活的土豪們、郭,還有那些有錢沒錢垮LV包的士們。我們繼續吃喝玩樂,無度消費來消磨日子,還是像“囚徒困境游戲”參與者一樣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結果造社會集的傷害,或者自覺理地抵制質主義的泛濫與,從自己做起呢?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至目前而言。

為了不再向子孫后代攫取資源,我們應該為可持續發展和消費目標做些什麼呢?承認這些事實確實需要喚起公眾的勇氣與決心。有學者提出了兩種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一是提高科技效率和農業生產效率,如高新科技研發應用、降低能源消耗,以及提高農業效能。二是控制消費量和人口增長速率。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途徑之一是發展生態科技,如LED燈、新能源汽車、網絡技、可循環使用的材料、太能、風能等等。在國,電力被1/4的人認同和接用了46年,電話35年,電視機26年,個人電腦16年,網絡7年。相信隨著手機技的發展,更多人會接這些新技。農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革命與挑戰。備爭議的轉基因技,還是植確實提高了糧食產量。如今還生產出了抗枯萎土豆、高營養大米,同時提升了農產品抗旱、耐鹽、抗病毒和細菌的能力。其長期食用效應究竟如何,還需要我們的科學家去進一步研究。

樂觀地說,未來能夠給人們提供更多的質福利,同時只需要很的原材料,帶來較的污染。如今世界人口出生率已大大減緩,這得益于更高水平的教育、就業率提高和權利與社會地位的提升。未來人口增長趨勢還需專家們準確預測,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資源消耗也是急需應對的問題。節約資源應該為我們所有人的共識,這需要從節制消費做起。通過公共政策來限制人們的購買可能是一種不得已的方法。因為人的心理有很強的從眾和依從,如果一種行為需付出代價(如征收消費稅),那麼這種行為會降低;反之,如果一種行為得到獎賞,人們就會更多地去做。比如限制塑料袋使用、垃圾分類、控制商品過度包裝、增加高檔商品稅收、適度增加消費稅(應學學日本)、嚴格監管公款消費、鼓勵人們使用公共通等等。同時,通過和宣傳來抵制質主義的泛濫與渲染也是一種有效途徑。

幾乎沒有人同意金錢可以帶來幸福或快樂,即使有,也是短暫的。大量的研究發現,財富與幸福沒有必然關聯。國的調查研究指出(1995),北個人收水平與幸福之間的關系“弱得令人吃驚,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福布斯》雜志上最富有的100個國人的幸福僅比國平均水平略高一點,這些富豪們共同認為:金錢既能增加快樂也能降低快樂,關鍵取決于錢的使用方式。一位接調查的超級富豪竟然說,本想不起自己任何快樂的回憶。同樣,錢也無法化解孩子行為問題帶來的痛苦。

結語,我們應該從兩次疫發事件去思考和反省自己,節制自己。捷克詩人Havel(1990)說道:如果要世界朝更好的方向發展,那麼人類的覺悟必須有所改變。對于全球更深層次的責任,意味著我們對一些高于自的東西負責任。我們應該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并采取相應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