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蘭夫婦退休后被兒子兒媳接到邊居住,當地的醫療和人文資源,一年下來關系和睦,這緣于王玉蘭夫婦做到了一下幾點而已。

王玉蘭夫婦經濟獨立,他們都是西北縣城的工薪階層,對獨生兒子的教育無論陪伴還是資上都不曾缺席。兒子畢業留在北京發展后,王玉蘭夫婦賣掉老房子,拿出積蓄和借款湊夠了首付,兒子和朋友才順利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退休后的王玉蘭沒有選擇打麻將或跳廣場舞,而是選擇了再就業,陪著老公在職場上繼續斗,同時重拾好,開啟了在平臺上碼字。王玉蘭的老公在57歲得到了提前退休的待遇,夫妻兩個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后,生活又趨于了平靜。

兒子對爸媽發出邀請:“你們兩個退休了,就到北京老生活吧!”王玉蘭還沒有做好和兒子兒媳一起生活的心理建設。后來還是兒媳婦親自邀請,王玉蘭和老公才順利前往了。

剛開始周末兒子兒媳都會帶著王玉珍夫婦出去玩或者下館子,一般都是年輕人請客,夫妻兩個買單。廚房了王玉蘭的主戰場,忙碌完畢在家看看書碼碼字,老公喜歡熱鬧每天閑逛的時候順帶買了蔬菜和水果,無論兒子兒媳什麼時候回家,都有熱氣騰騰的飯菜。

王玉蘭接新生事,家養的貓咪剛開始讓他們看不慣,但后來想通了。王玉蘭很快就適應了網購的節奏,廚房一切用品都能得到滿足。大城市網絡發達,年輕人幾乎不去商場購,家中大小品手指一點,無論是生活用品還是高檔一點的水果應有盡有。

王玉蘭和老公洗澡盡可能在工作日,年輕人不在家,洗完澡也不用穿戴整齊再出衛生間,換下來的服也隨時清洗,保持環境衛生。平時打掃衛生,王玉蘭負責廚房,老公負責客廳和他們夫妻的臥室。

兒子和王玉蘭商量:“老媽,給你們買點什麼都轉錢搞得有點生分,再說你們兩個在家買菜做飯開銷也不小,就不要再給我們轉錢了。”

父母與子:一場漸行漸遠的旅程。雖然居住一起可能是短暫的時,但父母需要經濟獨立,接新鮮事,有適當的分寸,還要給自己留好退路,年輕人有自己的生活,生不生孩子是他們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