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父如山。在很多人眼里,父親就是偉岸的代名詞,因為只要有父親在,就能為子遮風擋雨。然而,近日山東濰坊一名子的遭遇卻是令人破防了。
事是這樣的,山東濰坊一名子,已經嫁為人婦,近日帶著老公回老家看自己的父親,飯后自己的弟弟無意之間說起找到了一個袋子,里面有自己小時候的照片什麼的。出于好奇,于是丈夫便接過來一樣一樣的查看,結果剛開始的時候看到了自己的小時候的照片,小學、初中時的畢業證,還有自己的中考準考證,后續便發現有一張自己的中考錄取通知書。便問自己,自己當時考上高中了,為什麼不去上學?而是進昌打螺?
該子一臉茫然,自己當時就沒見過自己的錄取通知書,知道自己落榜了,才進廠打工的。而且這事過去17年了,父親一直沒跟自己提起過。于是便質問父親這是怎麼回事?剛開始父親說時間長了,不記得了。后來干脆回答道“說了也白搭,一年那麼多錢他拿不出來”。
說到這里,我們從視頻中看到通知書后附帶一張報到須知。寫著:這名子被錄取為青州三中2006級新生,繳費項目為:1、學費800元2、住宿費120元3、車管費5元4、班費20元5、取暖費50元6、電教教材費16元7、課本作業本費669元(代收費,多退補)8、公寓用品費120元(代收費,多退補)以上費用共計1800元。在此,我們無力評價這1800元的費用是高還是低,只是這一年之差,便改變了一個孩的命運,著實令人心酸。
后續,弟弟有沒有上高中我們暫無可知。如果當時被錄取的是這名子的弟弟,其結果會不會是這樣,我們也無法知曉。但是評論區很多人提到了一個詞語,作“砸鍋賣鐵”,對我們很大。對此,朋友們怎麼看呢?你如何看待這起事件呢?你如何評價這名父親的做法呢?
這個故事引人深思。父如山,但有時候我們也需要反思父親的行為是否符合我們對父的理解。這名父親對于兒的高中教育費用的拒絕,讓孩失去了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這一事件的曝,引發了對社會教育資源不公平分配的思考。在一個家庭中,對于每個子都應該公平對待,不應該因為經濟原因而讓一個孩子失去上學的機會。
這個事件也讓人們對于社會的教育資源分配產生了質疑。教育是孩子長的基石,每個孩子都應該有平等的接教育的機會。而這名孩因為家庭的經濟條件不允許,失去了上高中的機會,改變了的人生軌跡。這讓人們反思社會是否應該更加注重教育公平,給予每個孩子一個公正的機會。
無論如何,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父如山,但是作為父親,我們也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孩子的利益,是否給予他們公平的機會。父不僅僅是質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的長過程中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和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為偉岸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