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則關于單親爸爸為救落水小孩溺亡的新聞引發了熱議。很多人紛紛質疑,既然他不會游泳,為什麼還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救人呢?有人認為可能是潛意識里曾經認為自己會游泳導致的,也有人說在況下,來不及思考,意識主導行,然后跳下去救人,結果導致自己也喪命。那麼,不會游泳卻救人,到底是為什麼呢?

首先,為什麼不會游泳的人還會救人這個問題實際上很難回答,因為救人行為往往會伴隨著犧牲。但大上來說,我不認同急援救是一種本能行為(這里指的是幾秒的直覺反應,而不是經過思考后的選擇,更不是長期的慈善行為)。從我所了解的范圍來看,本能涉及的東西并不多,如果本能太多,那麼傳負擔將非常龐大。本能更多的是保障人作為生的一些基本特,比如生存和繁衍的需求。而救人并不屬于這一范圍。因此,救人更多是后天習得的,這種習得可以來自于教育、環境以及學習等方面。

其次,關于跳水救人是否是本能的問題。當然,在的跳水救人況下,可以說存在一種游泳反,也稱為潛水反,是新生兒的一種無條件反。當將新生兒俯臥在水中時,他們會做出類似游泳的協調作。看起來好像符合本能的描述,但很抱歉,這項技能在出生6個月后就會消失。如果想重新掌握這項技能,只能重新學習。因此,當面臨溺水況時,人們的第一直覺應該是后退,因為本能會告訴你前方有危險,需要避開。然后,你會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以及各種思想神上的因素來判斷是否要救人。此外,據每年救人和吃瓜群眾的比例,更加堅定了后一個判斷,即救人是一種后天習得的行為。

綜上所述,急救人是一種高尚的品質,因為在非本能的況下,他們選擇了一種對自己存在危險的行為,而不考慮回報(或者很考慮)。這值得我們稱頌和贊揚,但是否應該鼓勵,這是見仁見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