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問題對于一個城市的發展至關重要,濟南市近年來通過“為民辦實事”這一渠道,積極傾聽民生需求,辦理實際的惠民事務。今年,濟南市新建、改擴建了55所中小學校和兒園,新增就業7000人,這些可見的實事進一步增強了市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12月4日,濟南市召開了一場以“亮績單”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市委副書記、市長于海田介紹了今年18項為民辦實事的完況。其中,17項已提前完,剩下的1項正在按計劃推進。這一進展令人滿意,同時也反映出城市對民生問題的高度重視。

食住行是民生中的細節問題,這些細節能夠真實地反映出一個城市的實際況。最微小的事都能展現出擔當神,涉及到群眾的需求和生活所需的事項,不僅直接影響群眾的獲得,還關系到黨的凝聚力和領導力。2023年,濟南市政府的18項為民辦實事中,既包括便民出行措施,如新開和優化公線路40條,新開定制公100條和小巷公10條,還包括涉及住房的舉措,如公積金便民服務和棚戶區改造。正是通過這一條條公線路和一棟棟新建的住房,市民群眾的生活才能得到保障。老人和孩子是最需要關注的群,他們的養老和教育問題是億萬家庭的重要民生關切。濟南市不僅建設了2000張家庭養老床位,還開工新建、改擴建了55所中小學校和兒園。此外,濟南市還不斷提高困難群眾的救助保障標準,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045元和814元,用更溫度的行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城市的品質是全民共的。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促使城市改善環境質量,提升服務水平。濟南市投273億元用于雨污合流管網清零行和城市澇治理,緩解了群眾關注的雨天道路積水和污水溢出問題。今年,濟南市新建了100各類公園,包括口袋公園、社區公園和古樹公園。作為“千園之城”,推窗見綠、出門園已經為濟南市民愜意生活的常態。

民生問題是最重要的。一件件為民辦實事勾勒出了溫暖濟南的形象。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不斷邁向新起點。站在新起點上,濟南市上下要繼續努力,將為民辦實事引向深,為全市民眾創造更實際的福祉。(濟南日報記者盧震)來源: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