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的老人們每個月都有很多活,鄰里街坊們都很開心。最近中秋節前,我去了一趟澳門,特別去看很久未謀面的干爹干媽。我和他們有著多年的深厚友,得知干爹做了心臟搭橋手后需要坐椅出,我作為干兒總是在心里惦念著他們。從澳洲回來后,我先給他們打電話,干媽說再晚來幾天,他們就要搬家了。到了他們家,我很驚奇地看到寬大的客廳一片混,東西都打包好了。他們知道我終于嫁給了一個西方人丈夫,特別給我準備了一套約100件的西式陶瓷餐,讓我非常

干爹高安利是土生葡人,已經74歲了,干媽溫迪也有68歲,兩人是30年前在香港“士奇遇結良緣”。兩人再婚后沒有再生育孩子,溫迪一直是很好的家庭主婦。他們各自的兒都不在澳門,兩人相伴相依,打趣逗樂,恩無比。我曾經在《俏麗》畫報撰寫過他們的故事。唯一憾的是高安利退休前是在土生葡人老板開的私人律師樓做師爺(律師助手,他通多種語言)退休的,一次給付的退休金。十年前他們投資珠海的復式樓也虧本賣了,移居澳門后一直租住一套80多平米的高層公寓,每月租金是1800澳門元。隨著澳門經濟的迅猛發展和房產的不斷增值,他們現在租住的公寓已經漲到3800澳門元。盡管溫迪有四個事業功的兒都在幫補他們,每月繳納這麼高的租金還是很吃力的。

幸好他們是澳門居民,各項政府福利和補助,全免費醫保。前年高安利去香港功做了心臟搭橋手,花了一百多萬澳門元,全是澳門政府買單,還配備了椅。他們向政府申請的社屋也批復下來,40多平方米在22層的公寓有一臥一廳一廚一衛,僅需每月付124澳門元。起初我以為這樣的社屋條件會很差,兩周前,當我為老人們買了全新的被套恭賀他們喬遷之喜,實地參觀了他們的新居后,我慨萬千。有寬敞的電梯和走廊和衛生間,方便坐椅的老人進出,樓下還有保安24小時值班巡邏。而且每個老人的公寓房間都安裝了一部“平安通”報警,若發生意外需要搶救,老人按下警報按鈕,服務中心就能馬上連接醫院和急救中心,并有志愿者提供急救護。這樣的心關懷讓老人們到很幸福。

高安利和溫迪兩位老人告訴我他們在澳門安度晚年非常開心,經常得到福利機構的問金和問品,社區還經常組織老人們一起活。他們看到他們新居的設施和生活條件,我也就免除了原有的擔心。

通過這次澳門之行,我對中國的醫保和福利制度有了深刻的思索。我父親最近突發急冠心病,幸好及時得到急救,從死亡邊緣活過來。但是我意識到,如果沒有子的照顧和及時繳納醫療費用,他可能就沒有這樣的幸運了。在中國,醫保報銷按照現行制,也只能報銷70%,還有30%要個人承擔。對于大病的治療費用,個人還需要支付幾萬元,如果沒有商業保險的補充,負擔會很重。而且還有很多農民工連醫保都沒有,他們如何承擔得起病痛呢?我有一個同事因腦溢發作后中風一直在康復治療,三年了,工資幾乎全部用于醫療費用,還沒有結婚,沒有人關心。現在中國國富民不富,每年只拿出了0.056%的國民收用于社會福利,中國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如果理不當,可能會導致一方面政府社會福利支出不斷膨脹,另一方面家庭對老人贍養責任的淡薄。再過20年,中國將進更嚴重的老齡化階段,80、90后獨生子將面臨照顧和贍養那麼多的老人,如何提高老人的福利和醫保,并給予有效的保障,這是中國政府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

我在澳門學習到了很多關于老人福利和關懷的范例,供大家參考。澳門的安老機構秉持著“家庭照顧,原居安老;積極參與,躍耆年”的工作原則。他們幫助長者或家庭獲得相應資源,派專業人士上門服務,注重培養長者及其家庭的自立意識,以便他們能夠獨立生存,并幫助其他人。澳門有許多提供服務的場所,如老人日間中心、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安老院、長者宿舍、護理安老院等等。對于自理能力較強的長者,他們可以到長者日間護理中心獲得供飯、洗澡、護理等服務,免除子白天看護的辛苦。社工局與民間助老社團合作,這些非營利組織為長者提供服務,他們的專業雇員獲得政府每人每月2萬多元的補。政府鼓勵貧困長者及其家庭與政府共同承擔住費用,對無力承擔費用的,由政府補,但需要通過相關部門的評估。對于以營利為目的的安老機構,政府不給予補,但由于安老需求很大,這些機構的生存空間還是很大的。澳門的長者服務工作經歷了三個階段:1982年前主要是社會互助;1983-1999年政府與民間團合作,為長者提供服務;澳門回歸后,政府明確了“老有所養,老有所屬,老有所為”的方針,制定了總目標,并統一了評估工。長者服務分為社區照顧和院舍照顧兩種方式。政府還與非營利安老機構合作,通過中央轉介機制,由政府參與非營利安老機構資源分配,并逐漸占據主導地位。澳門正在著手對安老機構實施標準化管理,制定長期規劃,建立資料庫。

澳門街坊總會也為老人們提供了多種服務。他們開展了探訪服務,定期探獨居老人,減輕他們的孤獨,了解并協助解決他們的生活需求。另外,他們還與政府合作開展了平安通的工作,為獨居老人提供安全保障。獨居老人在家里安裝了一個電話,如果他們有需求按下按鈕,就能直接與服務中心聯系,需要急救援時,服務中心會立即通知醫院、警方或志愿者,第一時間提供幫助。

澳門的長者服務機構和福利措施讓老人們到了充分的關懷和照顧。他們不僅得到政府的問金和問品,社區還經常組織活讓老人們一起參與。老人們非常開心,而且他們的新居設施和生活條件讓我免除了原有的擔心。

通過這次澳門之行,我對中國的醫保和福利制度有了深刻的思考。中國正面臨著老齡化的問題,如果不加以理,可能會導致政府社會福利支出不斷增加,同時一些家庭對老人的贍養責任也會變得淡薄。中國政府迫切需要考慮如何提高老人的福利和醫保,并給予有效的保障。雖然我只是一個“杞人憂天”,但我還是“好管閑事”,查閱了大量的澳門社會對老人福利和關懷機構的資料和施行辦法,總結了幾個范例,供大家參考。

總的來說,澳門為老人們提供了完善的福利和關懷機制,包括安老機構、長者服務中心、社區照顧和院舍照顧等多種方式。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合作,為長者提供各種服務,并且通過評估和轉介機制來保證資源的合理分配。澳門的福利措施和服務網絡為老人們提供了安全、舒適和快樂的晚年生活。相比之下,中國在醫保和福利制度方面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特別是面對老齡化問題時,政府需要加大投,提高福利和醫保水平,以保障老人的權益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