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湖南日報報道,11月27日,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在岳進行了一次調研活,他訪問了庭湖博館,并要求相關方面針對該博館建后長期閑置的問題,深研究可持續、有效益的運營機制,有效盤活公共資源。這次調研從不同角度對待這個問題,既從資源浪費的角度,也從文化傳承和規劃的角度進行了思考。

從“浪費”的角度看,花費了9.08億建造一座空置的博館顯然是一種資源的極度浪費。這筆錢足夠讓許多貧困山區的孩子接良好的教育,足夠讓許多疾病患者得到及時的治療,足夠讓許多環保項目得以實施。這讓人不質疑,這是誰做出的決策?是誰批準的?是誰默許的?對于這種資源浪費的行為,是否應該進行追責呢?

從“文化”的角度看,這座博館的建設無疑是對庭湖文化的極大尊重和推崇。然而,文化的傳承并不僅僅依賴于質載,更重要的是人們對于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如果一座博館只是空置在那里,那麼它的價值就大打折扣。因此,我們應該反思如何更好地利用這座博館,讓它真正為傳承和弘揚庭湖文化的重要場所。

從“規劃”的角度看,這座博館的建設可能是由于缺乏長遠的規劃和考慮。在建設之初,可能只看到了它的表面價值,而忽視了它的實際效用。因此,我們需要反思如何在未來的規劃中更加科學合理地使用資源,避免類似的浪費現象再次發生。

總之,沈曉明書記的調研活引發了對庭湖博館長期閑置的問題的深思。我們需要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解決這個問題,既要避免資源的浪費,也要更好地發揚庭湖文化,并在未來的規劃中更加注重實際效用。這樣才能充分利用公共資源,推地方文化的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