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平:了解窮人、理解窮人、關照窮人

雖然我們已經宣布“全面貧了”,但市場經濟中存在馬太效應,許多人隨時都有可能重新陷貧困。此外,貧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兒子貧并不等于老父親也貧。在中國,絕大多數窮人非常在意尊嚴,都面子。只要你不將“貧困戶”的標簽在窮人大門上,他們就好像不存在一樣,不僅不會承認自己貧困,還樂于助人,愿意為公共建設出力,因為絕大多數農村窮人被尊重。

在端午節期間,我回到湖北老家,拜訪了武漢附近的農村,看到幾位老人在打牌,桌上最大的錢是十元,還有幣。胡一手小牌,賺到的只有一多錢。一位80多歲的運氣不佳,輸了3元錢,沒錢繼續玩了。我的朋友從兜里掏出4元錢給了,讓他們繼續玩。我問朋友,你怎麼會有紙巾在兜里呢?他說車上有幾百元的零錢,經常給老人們零錢玩牌。我說你可以多給點啊,朋友說,給太多會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生病了可以多給一些,遇到急需也可以多給一些。在朋友家過夜時,已經是晚上8點多了,隔壁地下室還很熱鬧。我下去看到幾十個五六十歲的婦在做小燈籠。我問們一天工作多時間,能掙多錢。朋友回答說,一天大約工作6-7個小時,按件計算,能賺35元。我有些難以置信:工作6-7個小時,才能賺35元?朋友說,這已經比種地要好了!種地和做家務之后的閑暇時間,每天能掙35元,已經很好了。我說既然做燈籠比種地好,為什麼不放棄種地,多點時間做燈籠呢?朋友說,種地不僅是為了賺錢,更是為了保證生計,以防萬一。只有擁有土地,心里才會踏實。如果每天都花錢買菜買糧,心里就不會安定。一年做燈籠掙不了錢,還可以依賴土地生存;但是失去了土地,幾個月不做燈籠,生存就了大問題。我的朋友說,政策提倡土地流轉給大戶、龍頭企業經營,老農民不積極響應是有原因的。制定政策時,必須理解農村老人與土地的關系,理解他們對土地的

在中國,窮人仍然很多,其中主是農村老人。農村年輕人到城里打工,供房貸、供孩子上學需要很多年才能稍微松口氣,無法照顧在老家的父母。對于農村老父母而言,土地就是他們的生命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