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的照片,卻無法拿到底片。這種服務協議是否合理?五名來自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的同學組了“海馬不得隊”,他們起訴海馬拒絕付底片不合理。案件在杭州市錢塘區人民法院立案,最終因對方付相應的底片并致歉而和解撤訴。這一結果使得他們獲得了第九屆“小城杯”公益之星創意訴訟大賽三等獎。

隊員們通過微信小程序“海馬照相館”,預訂了一套哈利·波特場景照,拍攝容包含四人,并于2022年10月7日在湖南省長沙市某門店進行了拍攝。但拍攝后,他們只拿到了一張修圖,索要底片時遭到門店的拒絕,對方援引格式條款稱雙方約定不提供底片。隊員們發現他們的格式條款是一份《服務協議》,口在菜單頁面的“更多”中。只有點開“更多”才能發現這份《服務協議》。在《服務協議》4-1中提到“您同意海馬給您付的照片為按照預約套餐約定數量的修后的照片,在合同撤銷、解除、終止或履行完畢等況,海馬均不提供原始拍攝文件。”

隊員邊晨齊稱:“海馬的‘不提供未修底片’條款限制了消費者對底片的所有權。此外,海馬《服務協議》設置得很蔽,給消費者明確協議容增加了難度,未盡到提醒責任。”

隊員們發現,河南、吉林兩地的法院,都對此類案件做出了退還消費者底片的判決,認為在消費者選取照片后,照相館對剩余底片另行收費無事實及法律依據,應當退還消費者。已有多個省份對攝影攝像經營者向消費者付底片作出了相關規定。隊員們認為,在照相過程中,消費者和照相館是一種服務合同關系。照相館按照消費者的要求提供攝影服務,并付照片和相應的數據文件;消費者支付報酬,屬于加工承攬合同,消費者得到的是服務產品,照相館得到的是服務報酬,而“底片”作為服務過程中產生的勞果,其所有權在委托中已被消費者“買斷”,因此,消費者有全部照片“底片”的所有權,未經消費者同意,照相館不得私自占有、使用和買賣。

為促使海馬付底片,隊員們向海馬網店客服進行了投訴,對方稱,可以以七折的折扣付底片,但仍然拒絕免費付底片。2023年7月,邊晨齊作為原告將海馬告上了法庭,并據海馬應訴的相關規定,在杭州市錢塘人民法院立案,并定于8月14日開庭。然而,還沒到開庭的日子,7月25日,海馬法務將相應原片發給了隊員們,在致歉的同時還表示愿意全額退款。隊員們并沒有接對方的退款提議,而是希海馬真正做出改變。雖然,那條不提供底片的格式條款仍然存在,但在起訴的一個月之后,云南、廣東等地的海馬面對消費者提出需要底片的要求時,都付了底片。

隊員邊晨齊表示:“這些反饋讓我們到欣喜,這或許就是本案的影響,我們能看到海馬在不斷地松口、不斷地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