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小修小補”攤位:如何讓便民服務回歸百姓生活

3月16日,北京的張大爺特意跑了一趟修車鋪,因為上次去的時候沒有珠子。然而,他發現家門口的修車鋪有的關門了,有的搬走了。最近的一個修車鋪在兩公里外,上人多的時候還要排隊。不僅是修車鋪,配鑰匙、修鞋等“小修小補”攤位也越來越難找。這些攤位對于居民的生活消費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如何讓“小修小補”服務回歸百姓生活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在全國范圍開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其中包括補齊“一菜一修”,也就是菜場和日常的配鑰匙、修鞋等服務。然而,實際上,讓“小修小補”服務回歸百姓生活并不容易。

近日,北京的李阿姨在多個街道上打聽才找到了一個配鑰匙攤點。說:“真不好找,以前街邊很多,現在都不知道去哪兒了。”類似的況在社網絡上也時常出現,人們紛紛發帖詢問哪里還有配鑰匙的地方或者裁剪子的地方。

中國人民大學城市規劃與管理系副教授于洋表示,“小修小補”攤點對老百姓的生活便利和幸福有著非常直接的影響。然而,由于各種原因,這些攤點越來越。年輕人嫌不掙錢,年老的人干不了,轉行做別的去了。同時,修補費也越來越高,原材料不值錢,主要是房租貴。這導致一些人不得不通過閃送等方式來配鑰匙,增加了不必要的花費。

除了租金本高,網絡平臺的興起也給“小修小補”攤點帶來了新的挑戰。有的攤點通過承接外部服務來增加收,但這也進一步了實攤點的盈利空間。

如何讓“小修小補”服務回歸百姓生活?業人士提出了一些建議。首先,需要減從業者的經營本,例如通過稅收減免、房租減免等方式來降低他們的負擔,鼓勵他們多開店。其次,可以進行一些免費的行業培訓,讓從業者與時俱進。此外,可以探索打造便民棚、設立規范化便民服務點等方式,為“小修小補”攤點創造更多生存空間。

需要注意的是,建設包括“小修小補”業態在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并不同于以往的街邊自由市場。社區可以開辟專門的走廊場所為生活攤點,保證持續和便利。同時,需要加強對配鎖、修鎖等活的管理,確保安全。還可以采用標準化、評測化的方式,以獎代補,盤活業態。

總之,讓“小修小補”服務回歸百姓生活需要提升城市細化治理水平,形更加靈活、人化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讓“小修小補”攤點重新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