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嶺市大溪鎮的村民羅寶因不滿618平方米樓房只被賠償26萬元,而堵在火車站門口4年。他說:“我618平米的房子花了60多萬元,你卻只補償了我26萬,每平米才400元。如果我想要安置房,每平米還要額外2000元。” “這怎麼合理?要麼增加補償,要麼給我一套一模一樣的房子,不然我就不搬家了。”拆遷辦工作人員也很頭疼面對羅寶況。

2008年,大溪鎮村莊計劃修建溫嶺新火車站,但羅寶對當地的拆遷補償條件非常不滿,因此拒絕搬遷。從此,這里變了一個大工地,只有羅寶的四層半小樓牢牢地固定在原地,為了一個釘子戶。無論是工程機械的聲音,還是后來車輛的轟鳴聲、汽車尾氣和噪音都困擾著羅一家。

2012年,有人將羅寶家的房子發布到網上,羅寶家也因此走紅,為溫嶺“最印象深刻的家庭”。走紅給羅寶的家庭帶來了什麼影響?如今十幾年過去了,羅寶搬走了嗎?

事實上,為釘子戶并不是羅寶的初衷。一切都是一個錯誤。他只是想要一個公平合理的局面。他的祖先是農民,早年因打工傷,后來只能在家務農,養鴨子。當地政府計劃修建新的火車站,而大溪鎮恰好被規劃在新火車站的范圍之。這本就是一件好事。經濟好了,村民都是益者,村民都聽說,拆遷地點好,說不定能發財。然而,大溪鎮不屬于這種況。別人都是城中村,這頂多是郊區。而且,其他人都是開發人員。這是政府規劃的土地,注定不會得到天價拆遷補償。羅寶心里很不高興。2005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大溪鎮被規劃在新火車站的范圍之,他自然是舍不得離開。

拆遷補償不滿意戶被視為眼中釘。當地拆遷辦提出了兩種拆遷補償方案。第一個是逐屋逐戶,每戶提供每人60平方米的商品住房和20平方米的底層商鋪面積,但這兩項都要求被拆遷戶每平方米額外繳納2000元。拆遷辦又拿出了另一個拆遷補償方案,即每戶分配到產權證上等量的宅基地面積,然后補償一些錢讓村民自己建房。但當看到補償方案時,包括羅寶的不村民都非常不滿,因為補償只能按照房產證上的建筑面積進行。最終,2008年拆遷開始前,只有羅寶一家沒有簽字。在此期間,羅寶要求他要麼增加補償,要麼給自己蓋一棟一模一樣的房子。拆遷辦直接拒絕了這一要求。于是羅寶和拆遷辦就這樣僵持了一年,直到2008年。

2008年,458戶全部搬遷,留下羅寶一家人。因此,羅寶拒絕在拆遷協議上簽字,不村民不服氣。但在拆遷辦和村委會的思想工作下,協議還是簽了。最終,2008年拆遷開始前,只有羅寶一家沒有簽字。在此期間,羅寶要求他要麼增加補償,要麼給自己蓋一棟一模一樣的房子。拆遷辦直接拒絕了這一要求。于是羅寶和拆遷辦就這樣僵持了一年,直到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