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段視頻在網絡上廣泛傳播,顯示浙江溫州永嘉縣黃田一小學的一名生遭到多名初中男生的校園暴力襲擊,傷勢嚴重。視頻中,一名個頭超過1.65米的男生對著一名穿著校服的小生辱罵并踢踹,將踢倒在地并毫無反抗地蜷著。這名男生并沒有停止,他將小生摔到另一個角落并繼續用腳踢。旁觀者中有四五個人,其中一些生也著校服,他們一直用手機錄像,沒有任何人出來制止,甚至發出放肆的笑聲和討論聲。這一幕令人痛心,也引發了對人本質的思考。

校園霸凌是一個長期困擾學生和家長的嚴峻問題。盡管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都在努力杜絕和止校園霸凌,但這一問題屢不止,很難完全除。校園霸凌事件通常以強欺弱、大欺小為特點,包括嘲笑、欺負、排、恐嚇,甚至敲詐和毆打,更極端的況還會對害者的心健康造嚴重傷害,甚至對其家庭和社會產生負面影響。那麼,為什麼校園霸凌一直無法除呢?

首先,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一個重要原因。從以往曝的事件來看,很多涉案學生的家庭環境造就了他們叛逆的格。家庭因素如父母離婚、留守兒、家庭暴力等,導致父母沒有扮演好引路人的角,孩子沒有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沒有意識到校園暴力是極其錯誤的行為。一些家長甚至鼓勵孩子在學校中展示霸凌行為,使得一些學生認為霸凌是可以接的。

其次,學校和老師對校園暴力的認識不足也是一個問題。在校園生活中,一些老師往往認為學生之間的一些不良言語和行為只是無意的、傷害程度不高的一般行為,他們只會用和稀泥的方式理,沒有意識到校園暴力行為對青心健康的嚴重侵害。此外,學校對校園暴力行為的普法教育也非常缺乏,沒有正確引導青年樹立健康、正能量的價值觀。

再次,法律規定仍然存在。在理校園暴力事件時,主要涉及到《未年人保護法》和《刑法》兩部法律。然而,這兩部法律在近幾年理校園暴力事件時存在未年人保護不足和保護過度并存的問題。校園暴力害學生的保護不足,而施害學生的保護過度。特別是對于未年人實施故意殺人行為不用承擔刑事責任的規定,引發了較多爭議,讓施害學生有機可乘,利用年齡鉆法律的空子。

要想更好地杜絕校園霸凌,我們需要從多個方面改變社會風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家庭和學校的教育至關重要,家長應該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培養良好的社能力。學校應該加強管理,建立完善的政策和教育系,及時理校園霸凌事件。也應承擔起責任,不過度報道校園霸凌事件,并加強對網絡監管,遏制網絡霸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