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間,男雙方相互贈送財的現象十分普遍。當雙方關系結束時,贈送財的一方要求對方返還時,法院能否支持其主張?最近,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男方向方及方母親索要彩禮及期間花銷錢款引發的婚約財產糾紛案。法院綜合雙方同居時長、同居消費況,判令被告趙某返還彩禮錢75000元,對趙某母親自愿返還的彩禮錢1000元予以確認,駁回原告高某其他訴訟請求。

原告高某與被告趙某經人介紹后于2023年1月訂婚。被告趙某收取了彩禮錢98001元及訂婚戒指等首飾。后雙方共同前往外地工作,并自2023年6月起同居生活。其間,雙方因訂婚、節日賀禮、醫療、房租等各有支出。2023年8月,雙方因瑣事發生矛盾,結束同居生活,雙方婚禮亦取消。后方將訂婚首飾返還給男方。此后雙方因返還彩禮數額等產生糾紛,原告高某將被告趙某及其母親訴至法院,要求返還全部彩禮以及高某因訂婚、準備結婚、同居期間支出的財

法院審理后認為,高某在訂婚時給付趙某的彩禮錢98001元及首飾,是以締結婚姻為目的而贈與的價值較大或蘊含結婚意義的財,視為附解除條件的贈與。現雙方已終止關系,無法實現締結婚姻目的,趙某收取的彩禮及首飾,考慮到雙方存在共同生活的節,應予適當返還。

期間,高某為趙某出資購買化妝品、圣誕禮、旅游消費、節日賀禮、支付醫療費等為增進而自愿給付的財或者趙某為雙方共同生活而發生的、未超出日常人往來范疇的消費支出或生活開支,應視為一般贈與,不應予以返還。

對于高某主張訂婚產生的布置、花束、酒席、禮品、服裝及拍攝婚紗照、房租等支出,系男方為舉辦訂婚儀式或結婚準備、同居生活而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高某及其親友請趙某母親及其親友吃飯的費用等,以上均非對方個人的贈與,也不屬于彩禮范疇,要求返還于法無據。法院遂作出上述判決。

表示,在期間,相互贈送財贈人表示接的行為,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條的規定,雙方立贈與合同。在對期間財來往關系質進行判定時,主要取決于雙方當時的意思表示,通過往來金額的大小、用途及各方經濟能力等事實因素進行判定。一般贈與況下,財產一旦付或者轉移登記,贈與合同即生效,在無法定撤銷權事由形下,一般不能要求贈人返還。彩禮相較于一般贈與,贈與的金額超出表達意、增進一般贈與金額的范疇,屬于非生活必須消費且金額較大,且以結婚為目的,有較強的人,實際上在贈與合同上附加了解除條件,一旦雙方無法締結婚姻,贈人應返還贈的財。至于金額,可以結合雙方是否共同生活、生活時間長短、彩禮的使用況、雙方是否存在過錯及給付一方家庭經濟狀況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