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記者 宋靈云信用對企業來說至關重要,一旦企業到信用污點的影響,該如何消除呢?最近,海口市龍華區人民法院接到了一起申請強制執行的案件,原因是合某門窗公司未能按時履行法院判決書確定的法律義務,導致海南某科技公司向法院申請進行強制執行。在執行過程中,法院合法地向被執行人送達了執行通知書和報告財產令,該公司也隨即主償還了全部債務18000元。這本該是案件結束的時候,但司法服務并沒有就此結束。該公司負責人向法院表示,盡管公司已經還清了債務,但涉訴信息仍然可以在網上查到,這對公司的投標工作造了負面影響,該怎麼辦呢?海南日報記者了解到,在互聯網時代,企業的涉訴信息可能會被不同的機構和網站轉載。盡管司法程序上已經了結了,但是互聯網上的信息卻不能及時更新,給企業的融資借貸、招投標等活帶來了不利影響。2022年6月,龍華區人民法院率先出了《信用修復證明》,秉持“善意文明執行”理念。“為被執行人‘開綠燈’,不是‘洗白’,而是在保障債權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幫助企業知錯能改、重塑信譽,恢復正常經營。”龍華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副局長熊楨介紹說,法院會依照程序啟企業信用修復機制,對案件的履行況進行全面審查。在這起案件中,法院發現案并不復雜,被執行標的額不大,被執行人僅有一項涉訴信息并且已經履行完畢法院確定的義務。經過商討,法院決定屏蔽掉企業的涉訴信息,并出了《信用修復證明》,明確相關單位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政府扶持、融資信貸、市場準、資質認定等方面,不應因這起案件對被執行人予以信用懲戒。一紙證明,為企業解除了困境,為其發展提供了新的機會。最近,走上經營“快車道”的合某門窗公司向龍華區人民法院送來了錦旗。“信用修復為我們公司去了‘信用污點’,解決了公司經營后顧之憂。”公司負責人表示,法院善意執行,為企業發展提供了空間,今后一定誠實守信地經營。 (海南日報海口2月1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