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開封的楊德順是一位世代為農的老大爺,熱農耕工作。盡管兒們希他能安晚年不再勞作,但他依然堅持種植一些農作。今年,他種植了3000多斤的西瓜,經過幾個月的辛勤耕耘,西瓜已經了。

一天,楊德順騎著三車,頂著烈日,將西瓜拉到市場去賣。然而,由于他不擅長賣,他的攤位顯得冷冷清清,幾乎沒有顧客前來購買。就在這時,一個男子走過來詢問西瓜的價格。楊德順回答說每斤四五,還特地給男子切了一塊西瓜讓他品嘗。男子品嘗后表示滿意,決定全部購買。

楊德順高興地將三車上的西瓜過秤,發現有3820斤。按照每斤0.45元計算,應該是1719元。男子表示沒帶足夠的現金,問是否可以用掃碼支付。楊德順拿出兒準備的收款二維碼,男子掃碼支付后便將西瓜帶走了。

然而,當楊德順回到家詢問兒是否收到錢時,兒發現男子只支付了171.9元,比實際應付的1719元了很多。楊德順非常焦急,后悔沒有事先和兒確認金額。他們前往市場尋找男子,但卻沒有找到他的蹤影。

為了追回損失,楊德順的兒向求助,希能找到那位男子并追回1547元的差額。有網友表示,現在的電子支付都是實名制,通過報警理應該可以找到購買者。據《民法典》的規定,男子故意付了1547.1元,導致楊德順損失,因此楊德順有權通過法律途徑追討損失并要求賠償。

這個事件引發了人們對于老年人適應現代化支付方式的討論。對于一些老人來說,掃碼支付等功能仍然是一個難題。對于楊德順這樣的老人來說,收1500多元可能只是一頓飯的錢,但對他來說,卻是他幾個月辛勤勞作的回報。有人認為男子可能是不小心按錯了小數點,希他能盡快發現錯誤,并補齊款項給楊德順。

最后,我們應該記住“法網恢恢,疏而不”,對待財富要誠實守信,否則最終只會傷害自己。無論男子是出于疏忽還是故意,他都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