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七普數據,老齡化問題在城鄉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全國范圍,農村60歲、65歲及以上老人的比例分別為23.81%、17.72%,比城鎮高出7.99和6.61個百分點。在川渝地區,農村老齡化問題比城市老齡化更為突出。農村老年人的消費能力不足,居住分散,公共資源匱乏,專業機構難以引進,養老服務業市場化進程滯后,因此解決農村養老問題更加困難。
為了解決農村養老難題,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提出了一套獨特的做法。他們的理念是“國家政府補一點、鄰里鄉親幫一點、老人家庭出一點、服務組織讓一點、企業個人捐一點”。運行機制則是以“鄰里互助+層級隊伍+智慧終端+積分激勵”為基礎。通過結合大數據、互聯網和聯網信息平臺,形了一個四級服務網絡,實現了統一的服務調度監督,確保“有呼必應”。這一模式激發了尚能自理的年輕老人及農村閑置人口為高齡、空巢獨居等需要幫助的老人提供養老服務。
陳天榮是一個雙目失明的老人,曾經經歷了喪偶和喪子的痛苦,兒出嫁后獨自生活。地說:“自從有互助養老的志愿者上門服務,他們會幫我打掃、做飯,陪我聊天,非常心。”另外一個益于互助養老服務的老人劉臭糞表示:“現在院子干凈了,有人幫忙,平時也有人陪我說話。”劉臭糞因為手腳不便而獨居,被汝南縣民政納第一批接互助養老服務的名單。
汝南縣的農村互助積分養老模式已經涵蓋了生活照料、神關和急救助三個板塊。志愿者介紹說:“我們在服務時直接在互助養老服務終端設備上選擇服務,設備會拍攝服務態并上傳。”如果老人遇到急況,可以急呼,如果志愿者沒有接到電話,則會轉接到村里的電話,村里沒有回應則轉到鄉鎮,鄉鎮不響應的話則直接到區縣,形了四級響應,保障了老人的安全。
對于參與互助養老服務的志愿者來說,汝南縣制定了一套有效的激勵機制。志愿者據服務時間獲得積分,白天1小時獲得10積分,晚上1小時獲得20積分,這些積分會存個人賬戶,并定期開展積分兌換活。通過這種方式,志愿者既到助人為樂的樂趣,又能夠獲得相應的獎勵。
破解農村養老難題需要不斷嘗試和創新,而這只是剛剛開始的第一步。下一步的工作是擴大眾范圍,將互助養老模式推廣到更多地區,進一步了解農村老人的需求,滿足他們的意愿。同時,政府職能、社會資源和慈善資金也需要適當融到這一模式中,以實現可持續發展,讓更多的老人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