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一段視頻在網絡上傳播,顯示河北贊皇邢郭鎮多名政府工作人員前往一位七旬老人家中查煤,并將其購買不久的1噸多煤球以劣質散煤的名義全部當場沒收。相關通過致電雙方當事人證實了此事的真實

據稱,當地明確規定村民不得私自購買散煤,而每個村都有指定的購煤點。如果村民沒有到指定的購煤點購買煤炭,政府人員就會推斷村民私自購買了散煤,并進行查封。這位七旬老人購買散煤并非個例,盡管指定的購煤點有國家補,但一些村民還是會象征地購買一點并私下購買一些散煤混合使用。因此,網友們認為,村民不愿購買指定煤炭,可能是因為價格過高或質量過低,也不排除其中存在商勾結的現象。

從綠環保的角度來看,當地政府似乎沒有做錯什麼,一切都是為了人民群眾。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以這位七旬老人為例,他家中只有老伴相依為命,政府人員一下子收走了兩位老人過冬的煤炭,既不給收條,也沒有提供補,只是收走而已,沒有任何善后措施。這樣的做法讓兩位老人如何過冬呢?

致電當地政府詢問時,工作人員竟然表示這不關他們的事,政府只負責收繳,不負責善后。這是否意味著“人民至上”只是一句口號,當地政府人員把服務宗旨當了一句空話?政府人員按照政府行文辦事并沒有錯,但他們不應該以七旬老人作為典型案例。中華民族歷來尊老,這樣的做法是否太不近人了?規矩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沒收是合理合法的,但善后工作也是政府職責所在。政府的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人民至上是一切工作都必須遵循的原則,一旦離了這些本質,政府工作就是不合格的。

有網友表示,現在止購買散裝煤,以后會不會連散裝水、散裝米也止購買?現在的農村人真是太累了,腌制臘污染環境,燃燒秸稈污染環境,基本農田不能占用也不能荒廢,宅基地不能擴大不能轉讓,等等,農村人的方方面面都有嚴格的規章制度。政府的初衷是好的,規章制度也是合法的,但在執法人員執行過程中就變味了。有些執法過度,有些完全按章辦事,不講面。本質上問題出在工作人員,也是領導者思想出了問題。如果任由這樣發展下去,后果很難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