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和財政局發布了《沈市發放三孩育兒補實施方案(試行)》,決定對于夫妻雙方都是沈戶籍的家庭,共同依法生育三個子的,每個三孩將每月獲得500元的育兒補,直到孩子三周歲止。然而,這一舉措到底是好是壞呢?我們需要回顧幾十年前的況。

幾十年前,為了響應人多力量大的號召,著名人口學專家馬寅初因主張控制人口數量而遭到批評。然而,人口增長過快的問題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才完全顯出來。為了遏制人口過快增長,各級政府將計劃生育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然而,高政策雖然表面上遏制了人口過快增長,卻留下了嚴重的后癥之一,即男比例嚴重失調。

據當時許多地方的政策規定,若第一胎為男孩,那麼想要生育第二胎不僅等待時間長,準生證也難以獲得,而且罰款(社會養費)也特別高,約一萬元左右。而如果第一胎是孩,再生育第二胎也需支付約5000元。在本來就普遍存在重男輕的農村地區,這種別導向的政策進一步加劇了男比例的失衡。一般來說,那些第一胎為男孩的家庭基本上都不會再要第二胎,而那些第一胎為孩的家庭則會不惜一切代價要生第二胎。此外,非法B超胎兒別鑒定也屢不止,導致這些家庭生育第二胎男孩的比例遠遠高于孩的比例。這使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后,中國的男比例嚴重失衡。目前,中國適婚年齡的男人數超過人數約三千多萬人,這意味著將有三千多萬男永遠

的增多給男青年找對象帶來了巨大的力。一家庭有一個男孩已經令人發愁,兩個男孩則讓家庭崩潰,而三個男孩的家庭則意味著父母將承巨大的力。正因為男青年在尋找伴方面困難重重,許多家庭在生育孩子時都到擔心。如果第一胎是男孩,基本上都不敢要第二胎,有些人想運氣,但結果再次生出男孩,只能等著哭泣。因此,如果不解決男青年找對象的難題,人口出生率將無法提高。

其次,現如今,中國大部分家庭為了買房,背負了半輩子的貸款。養育孩子的本越來越高,而畢業后找工作也越來越難。這導致許多夫妻不敢多生孩子,甚至選擇不生育(即丁克)。如果不解決高房價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人口出生率將無法提高。

此外,中國實行計劃生育已經有四十多年的時間。幾代人都到計劃生育的影響,生孩子的觀念已經深人心。短時間很難改變這種觀念。而在政策銜接上,一方面提倡多生孩子,另一方面還有些地方延續著舊的泛計劃生育政策。例如,許多地方的職、考試、落戶等仍然需要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要求。前幾天,我剛剛辦理居住證積分,其中一條要求是不能違背計劃生育政策,否則將被一票否決。

綜上所述,以上種種原因導致中國的人口出生率無法提高。像沈這樣依靠一些獎勵鼓勵多生孩子的辦法,只能算是一種飲鴆止的做法,本無法從本上解決老百姓不愿多生孩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