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烏市長期出差時,我經常發現一個現象:漢族出租車司機在面對兩撥乘客時,總是選擇停在漢族人跟前。而在青海西寧長駐時,當地朋友強烈建議我不要雇傭H族的員工或找H族的工程施工方。最近在全網發酵的東莞酒店拒絕涼山彝族住事件中,我深有

無論是烏市的W族、西寧的H族還是涼山的彝族,他們到歧視絕非僅僅因為他們的民族份,而是因為其中一些人的做事方式令人難以理解:在被窩里拉屎、暖壺里撒尿、強迫易、摻假賣貨、虛報過稱、賴賬付款……這些不講理、低素質、自私自利的行為時常出現,讓人們對他們產生負面印象。他們的行為容易被利用為民族矛盾,一旦涉及到司法程序,講理的一方往往吃虧。

這種種現象折出不同民族之間存在的不僅僅是經濟差距,還有數族群背后的教育問題和急需提升的素質培養問題。這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