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甚至00后,出生并長于時代后期,并沒有親驗過主席時代的生活。然而,他們為什麼還要紀念主席呢?我認為,這與主席時代公平、健全的工資和福利制度切相關。

在城市,新中國建立后的30年里,價保持穩定。中國建立起了面向國企職工的全方位社會福利系。這些福利不僅包括就業,還包括住房、教育、醫療、生育照顧、退休等。在這個全面覆蓋的社會環境下,基本上不存在失業、乞討、無家可歸,也沒有犯罪、貧民窟和娼問題。在主席時代,普通工人也能獲得相對較高的工資。例如,1976年前參加工作四年的普通二級工工資就有38.87元,相當于現在的人民幣5717元,這還不包括醫療、教育和住房福利費用。當時的工人階級不僅地位高,工資還比同年頭的干部多。

在農村,農民的保障由人民公社提供。每年村子的收在扣除生產本、擴大再生產和福利所需的預留資金后,按工分分配到每個個人員手中。從1949年到1984年,農業生產年度增長超過了人口增長。農村集的增加也意味著可以撥出更多資金用于鄉村福利基金。即使在最貧窮的鄉村,福利基金也能保證每位村民的救濟糧款,并據工分分配糧食。到1980年,鄉村福利基金除了提供基本糧食,還提供基本小學義務教育、老人低保,以及建立在鄉村水平上的全國綜合醫保系統,這個系統是從“赤腳醫生”發展起來的。主席還特別強調工農子弟的教育權利,1958年和1960年,澤東兩次發起教育革命,突破考試制度和分數門檻對工農子弟的束縛,改革和短學制,下放各級教育的管理權限,提倡“初中不出大隊、高中不出公社”。在時代,村村辦小學,鄉鄉有中學。

然而,哪里有剝削,哪里就有斗爭。90后和00后所面臨的社會和生活力讓他們到無所適從,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到2023年了,他們仍在紀念主席,懷念主席時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