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為劍,寫天寫地寫華年;落棋為子,點兵點將點江山。最近,一段荒誕的婚禮現場視頻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令無數人震驚。這場婚禮是山西的林先生和李士舉辦的,座無虛席,臺上兩家相聚,整個場面喜慶和諧又熱鬧,幸福的氣息幾乎要溢出屏幕。然而,在新郎的父親致辭時,尷尬的場景開始接連上演。新郎父親的致辭讓人到非常別扭,他說:“為了這場婚禮,真可謂是榨干了我的汗,走了我親家的心肝,還占用大家的寶貴時間,但是這些我們都心甘愿……”這樣的話讓人難以理解,尤其是在婚禮致辭環節中從新郎父親口中說出來,不讓親友們產生疑:是不是新娘要求太多了?從新郎父親因為忘詞而頻頻瞄向手中的草稿紙,可以看出這段令人別扭的話可能是他心準備的,只是沒有背練,更沒有料到會弄巧拙,與其不說倒不如不說。然而,臺下的親友并沒有太多心思去品味這句話,因為與新郎父親的致辭相比,新郎的母親和新郎的舉更加令人震驚。新郎父親熱洋溢的致辭還沒有結束,新郎的母親緒就無法控制,直接在臺上抱著兒子撒在兒子上,眼中淚閃爍,仰著頭環抱著兒子的脖頸,深著兒子,嘟嘟囔囔地說著外人聽不見的悄悄話。緒越來越激,淚水無法控制,握著兒子的手干眼淚,然后環抱著兒子的手臂,一副小鳥依人的姿態。新娘的媽媽在旁邊直接看傻了,眼睛睜得大大的,也張得大大的,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久久回過神來。臺下的親友們更是目瞪口呆,一個個面容表變幻多樣,滿臉寫滿了不可思議。有人覺得非常尷尬,選擇低頭玩手機強迫自己不去看臺上的景,而年長的人則習慣于不玩手機,他們親眼目睹著臺上的景,臉上的表富多樣。最尷尬的是新娘站在臺上,和新郎握著手,起初還能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微笑著看著底下的親朋好友,但新郎的母親和丈夫的不斷膩歪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到非常尷尬的新娘不時用力握新郎的手,似乎是想提醒他們適可而止,不要讓外人看笑話,但丈夫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反而十分迎合母親的膩歪。兩人仿佛沒有其他人一樣,站在臺上摟摟抱抱,親無間。當他們依偎在一起時,還握著手,似乎在默默傳達著他們母子之間的深,似乎母子之間的無人能及。這一幕引發了網上熱議,許多網友表示難以接:“如果我是新娘的媽媽,真的會當場翻臉把兒帶走。既然他們母子關系那麼好,就好好過日子吧,不要禍害別人家的兒了。”“新郎怎麼能從頭到尾都不看新娘一眼呢?他的眼中只有媽媽,沒有妻子,這家庭真的不行,姑娘你快跑吧。”事后有疑似知人士,新郎并不是一個媽寶男孩,新郎的母親也不是不懂分寸的人,他們母子的從小就很好,只是因為兒子長期在外工作很回家,這次是因為結婚才回家。母親已經很久沒有見到兒子了,聽到了煽的致辭,緒有些失控,所以才出現了婚禮上的那一幕。然而,這個解釋并不能完全解釋這場婚禮的怪異覺,即使母子再好,也給人一種難以言喻的覺。畢竟,新娘是出嫁的一方,人家新娘的媽媽都沒有像這樣滿眼淚水地舍不得,而新郎的媽媽卻先上演了一出戲碼,這算是什麼事呢?可以從淺層次上說,新郎的媽媽可能是富,善于演戲,但從更深層次上說,的占有太強了,抓住兒子的手不愿松開,即使兒子已經結婚家,已經是一個丈夫,還不夠,無法承擔起保護妻子和家庭責任的重任。所謂親子關系中的邊界,就是明確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看得見自己和孩子之間那條明確的界限,分清自己是自己,孩子是孩子,不是共生關系,而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很多父母過于喜歡將孩子當“自己人”,親到將兩個本來獨立的個強行融合在一起,卻沒有意識到兩個個相融在一起,原有的獨立也將消失,為常人眼中的不正常存在。一位著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父母必須主與孩子分離,才能促進孩子的個長,最終有獨立人格的人。”孩子的長是父母逐漸放手的過程,作為父母,應該懂得進退,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所擁有的尊嚴,尤其是當這個“孩子”已經年,到了結婚立業的階段。在傳統文化中,有一種非常有意境的做“潑墨留白的分寸”,同樣適用于每一個家庭,每一段親子關系。學會在家庭教育中留出空白,學會在相中留白,在適當的時候放開雙手,讓孩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正常人,這樣他才能真正贏得他人的尊重,迎接屬于自己的人生。當然,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這是永恒不變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