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房產糾紛后達和解,重建親。日前,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檢察院回訪了一起母子房屋產權糾紛的當事人張老太。意外的是,的兒子阿興也在場,母子倆看起來和睦融洽。然而,五年前,他們因房產問題對簿公堂;兩個多月前,阿興還因不滿法院判決,提出監督申請。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母子二人的矛盾糾紛呢?

起初,張老太名下的一房屋被納拆遷計劃。據當時的政策,只需自付一部分安置款,就能獲得一套安置房。然而,這套安置房是高層住宅,對已年過六旬的張老太來說有些不便,而且房子還是期房,無法馬上住。因此,阿興和他的兄妹們商議決定,平均出資,用安置款的等額金額再購買一套平房給張老太居住。這本是一件好事,兄妹四人商量一致,共同解決了母親的住房問題。然而,最終為何卻鬧出了母子對簿公堂的糾紛呢?

原來,購買平房的事是由阿興來辦理的。為了方便,他將這套房子登記在了自己的名下。直到五年前,張老太的八十大壽宴會上,才得知這個事實。張老太一直以為平房是登記在自己名下的,這讓覺得自己被親生兒子欺騙了。此后,堅持要求阿興去變更登記,但這傷害了阿興的。在阿興看來,房子登記在誰的名下只是形式問題,而且其他三個兄妹也表示理解,沒有異議。然而,張老太堅持要求變更登記,這讓阿興無法接。隨著張老太向居委會、婦聯、司法所和調解委員會求助,他們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最終,張老太將此事告上了法院。

經過一審、二審和再審程序,法院判決案涉平房產權歸張老太所有。然而,阿興對這個判決心存不滿,于今年8月14日向吳中區檢察院申請監督。他表示:“我當初只是想省些麻煩,并沒有私心。到頭來,最讓我不信任的人竟然是我的媽媽!”對于這起案件,承辦檢察趙芙蓉認為,表面上看是母親和兒子之間的房產所有權糾紛,但實質上是家庭部的利益紛爭。在上級檢察院的指導下,趙芙蓉認為解決這起案件的最佳方案是和解,要以修復阿興和張老太之間損親的方式來辦案。

為了查清被拆遷房、安置房和案涉平房的產權關系,趙芙蓉走訪了當地的拆遷辦和不產登記中心,并多次到當事人家中進行調查和查詢。查閱了購房協議書、民房遷協議書、拆遷房屋安置協議書、家庭會議記錄以及兄妹四人簽訂的分配協議等書面證據。經過一系列的實地走訪、調查取證和審查閱卷等工作,檢察機關查明,被拆遷房屬于張老太名下,而安置房是政府為被拆遷戶建造的住房,旨在替代張老太原有的住房。然而,兄妹四人購買了安置房后,為解決阿興的兄弟阿的上學問題,將產權登記在了阿名下。2018年9月,兄妹四人簽訂了關于母親房屋拆遷分配的協議,規定阿向其他三家每家支付5萬元,該安置房產權歸阿所有。因此,安置房不屬于張老太,而兄妹四人共同出資購買的案涉平房相當于應該補償給張老太的安置房,其產權應歸張老太所有。

為了解決母子之間的糾紛,吳中區檢察院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展開了民事檢察和解工作。張老太和的四個子都參與其中。其他三個子表示尊重張老太和阿興的意見,不提出任何訴求。趙芙蓉認為,阿興當初為了讓母親有地方住,購買了平房,這是出自真心的孝心。從法律、人和利益等多個角度對阿興進行勸說和教育。最終,阿興簽署了撤回監督申請書,并同意將案涉平房變更至張老太名下。至此,母子二人放下了舊日的恩怨,達了和解。母子之間的親也得到了重新建立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