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清晨,江西宜春樟樹市永泰鎮湖村的楊宇翔走到村口的公站臺,準備乘坐開往樟樹城區的公車去上學。楊宇翔回憶起幾年前,當他剛開始在樟樹城區讀高中時,村里還沒有公車,他不得不步行3公里到達集鎮的公站才能搭乘車輛。“現在村口有公車站,真是太方便了。”楊宇翔高興地說道。

在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后,樟樹市通局在基層調研中發現,永泰鎮湖村等人口集的村莊沒有公車,造群眾前往城區不便。經過集商議,決定在該鎮原有的公線路上增加一天三趟的大塘-湖線,從集鎮往返市區的公車將服務沿線的4000多名居民。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樟樹市圍繞全市發展目標,聚焦群眾關切、社會關注和發展需求等重點方面,堅持細化選題、沉浸式解題、常態化答題,從細微之手,深研究,推高質量的調查研究以促進高質量的發展。

樟樹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進行選題,并確定了39個縣級領導干部調研課題。他們深到農村、社區、企業和項目一線等基層單位進行沉浸式調研,綜合運用座談訪談、隨機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主與群眾流需求、征求意見和評估效果,推調查研究與高質量發展實現同頻共振。截至目前,縣級領導干部已經進行了21次深一線調研,接待了17批51人次的群眾,共發現問題并收集意見建議135個,現場解決了42個問題,帶基層黨組織查找問題短板465個,并制定了680條整改措施,已經將171個問題整改到位。

為推調研果的應用,樟樹市堅持以大規模調研助推大發展,查找問題源,明確整改方向,制定了檢視整改措施,并明確了整改時限、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將調查研究所得的問題清單轉化為工作實績的效清單。針對中醫藥產業發展的重點難點和堵點問題,相繼出臺了支持企業發展的二十條意見和中國藥都振興工程2023年工作要點等政策文件。目前,全市已有34家醫藥類國家高新技企業,34家省級兩化融合示范企業(其中包括10家中醫藥類企業),還有56家醫藥研發企業和科研機構。針對群眾看病就醫難的問題,投資約2億元,在樟樹市打造了中醫藥特街區——樟幫中醫藥一條街,全面推廣“看中醫、到樟樹”的品牌。國醫館設有20個診室,群眾只需前往,無需預約,即可輕松獲得名中醫提供的診療服務。截至目前,國醫館已邀請了204位省外的名老中醫、國家級醫師和岐黃學者等為群眾提供服務,累計服務人數超過3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