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和一位同學聊天,他向我提到了他最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包括績效考核和技提升等問題。最后,他問我一個關于構建完備的知識系的問題。一開始聽到這個問題時,我腦海中浮現了很多容,比如評估現狀、找到興趣點、大量學習實踐、復盤總結輸出等。但是,我現在對于這些方式是否可以真正構建自己的知識系有不同的看法。回顧自己的長經歷,我似乎是按照上述方式長的,但我認為這些方式只是手段,并不是最核心的因素。我認為最核心的是構建自己的思維邏輯系。只有有了獨立自洽的思維邏輯系作為基礎,我們才能構建各種不同的系。因此,我想在這篇文章中探討如何構建自己的思維邏輯系。

長和求學階段,我們通過父母的言傳教學會了發音和講話,認識周圍的世界。多年的教育經歷,實質上是接已經存在并被大眾普遍接的知識,以及學習如何運用這些知識的技巧。為什麼年輕人經常被稱為愣頭青呢?因為在我們長和求學的過程中,我們大多是被地接知識的灌輸和培訓如何接知識和運用知識解決既定問題的技巧。然而,當步社會參加工作后,我們會面臨各種適應問題或者迷茫期。我個人認為這背后的原因是:在長和求學階段,我們學習和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技巧都是有固定公式的,即不確定較低。但在實際的社會人際關系和工作中,我們所面臨的問題大多是未知和突發的,之前訓練得近乎本能的技巧在這個時候開始失靈,功率驟降,從而導致所謂的職場壁或者階段迷茫。

在我之前的文章《如何為某個領域的前1%》中,我提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驗:解決問題需要實際的能力和看待問題的思路。實際能力可以稱之為技,而看待問題的思路則可以稱之為方法。技的,方法是象的。只有二者結合,才能更好地看待和思考問題,從而達到預期的解決問題效果。技和方法相結合,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經驗。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我們不斷解決面前的各種問題。解決問題首先需要對問題有一定的了解,我們之前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積累的知識儲備和大量的訓練習得的技巧就是基礎。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備各種能力,即將知識轉化為的手段。而如何運用這些能力則取決于我們如何看待和分析問題,而這背后的本質就是思維邏輯。簡而言之,思維邏輯的本質就是一種方法論,用于看待和分析問題,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我已經工作了近9年的時間了,相比于職稱和薪資等外在因素,我個人認為我迄今為止最大的收獲來自于在21年初在某公司就職時聽到的一次公司CFO的分容我已經忘記了,但當時CFO分了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我茅塞頓開。大致容如下:遇到問題,首先要問自己三個問題: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第一個問題是:是什麼?遇到問題時,首先要了解這個問題是什麼?這需要明確問題表象和已經發生的事實之間的區別。舉個例子,當我們在使用一個APP時,發現無法功支付,提示服務開小差,請稍等...這是現象;但當該APP應用公司的客服人員反饋,大部分用戶現在無法正常下單支付...這是事實。在這個例子中,部分用戶遇到的問題可能是由于網絡或設備原因,屬于偶發現象;但如果大部分用戶都無法使用某些應用提供的服務,對于企業來說,這就了一個生產故障,屬于已經發生的事實。很多時候,我們在遇到問題時,往往被現象所迷,結果花費了大量時間和力,卻事倍功半。

第二個問題是:為什麼?還是以上述例子為例,當出現大部分用戶無法正常下單支付的問題時,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類似的突發狀況或者意料之外的事件,這個時候就需要搞清楚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問題,以及背后可能的原因,并通過各種手段分析原因、定位并嘗試解決問題。

第三個問題是:怎麼做?當遇到上述問題時,對于技人員來說,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大致如下:首先判斷是偶發現象還是實際存在的已發生事實,然后猜測問題發生的機和原因,并借助工和數據支持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求真/求偽),最后解決問題。思維邏輯的本質就是如何看待和分析問題,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論。構思維邏輯的三要素分別是:是什麼(現象或事實)、為什麼(原因是什麼)、怎麼做(解決問題的方案)。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關鍵詞包括表象/事實、分析原因、數據支持判斷、解決方案(需要數據和經驗支持)。這種思維邏輯適用于我們日常面對的各種現實和客觀問題。只有學會提問,我們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