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發生變化,這是世界、時代和歷史的變革。站在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人類面臨著兩種完全不同的選擇:一種是重拾冷戰思維,挑分裂和對立,制造集團對抗;另一種是從人類共同福祉出發,致力于團結合作,倡導開放共贏,踐行平等尊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以及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為關系到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早在10年前,習近平主席高瞻遠矚地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的理念,呼吁推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麗的世界。我國政府先后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和平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以負責任大國的姿態,旨在消除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今年9月26日,國務院發布了白皮書《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中國的倡議與行》,重申構建伙伴關系、安全格局、發展前景、文明流、生態系等人類命運共同“五位一”的總框架。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的生實踐,是中國為世界提供的廣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無論是綢之路經濟帶,還是21世紀海上綢之路,都是文明往之路。古代綢之路不僅是一條貿易之路,更是中華民族與其他民族友好往的道路。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路神,本就是從中華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流互鑒的視角提出來的,是人類文明流互鑒結果帶給中國對外合作理念的最好啟示。“一帶一路”倡議所要實現的“五通”,不僅包括基礎設施和經濟元素,更涵蓋了人文元素,反映了神財富的積累、文化多樣以及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正因如此,習近平主席在論述“一帶一路”倡議涵時,特別強調“‘一帶一路’建設,倡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而通’,而不是‘而惡’,彼此要多拆墻、筑墻,把對話當作‘黃金法則’用起來,大家一起做有來有往的鄰居”。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應當為好鄰居,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以文明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以廣闊的懷理解不同文明對價值涵的認知,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和模式強加于人,不搞意識形態對抗;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充分挖掘各國歷史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各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實現創造轉化、創新發展;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流合作,探討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富流容,拓展合作渠道,促進各國人民相互了解,共同推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中華民族一直強調“己所不,勿施于人”“己立而立人,己達而達人”,這就是我們與世界各民族、各國家為鄰為友的相之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以人為本、以和為貴,強調仁、重視民本、堅持誠信、崇尚正義、追求和諧、追求大同。在市場競爭條件下,這一點尤為珍貴。因為一個完善的市場制度除了需要有效的產權和法律制度外,還需要在誠實、正直、合作、公平和正義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參與其中,將資本的沖與誠信的建構結合起來,形守信榮、失信可恥的社會氛圍。“世以真誠為本,待人以寬厚為主。”今天,中華民族正在實現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立足于世界、事待人,真誠寬厚、坦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與現代市場經濟的倫理神是一兩面、殊途同歸的,在共建“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的過程中,也能夠發揮獨特的優勢,以多元文化流互鑒的方式實現人類文明的新形態和可持續發展,促進貿易大繁榮、投資大便利、人員大流和技大發展。為促進多元文化流互鑒,中國智庫應該更好地發揮作用。首先,要凝聚集智慧,在話語系建設上進行多層次和全方位的制度創新、理念創新和形式創新,真正發揮中國智庫在公共外、文化與價值觀傳播中的重要作用。其次,以全人類共同價值為指導,講好“中國故事”,通過流互鑒來展示中國文化自信,提高“一帶一路”建設在國際上的接度。第三,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智庫機構一起,構建國際合作網絡,突出國際視角看待中國,讓國際社會聽到更多的“中國聲音”。來源:“國家民委”微信公眾號